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新华视点|修复与老化赛跑 中国古籍如何“新生”

五千年中华文明,创造了浩瀚辉煌的古籍文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岁月侵蚀带来的各种损害,亟待保护的古籍数量过大,古籍保护仍存修复赶不上老化速度的难题。

近年来,中国加大古籍保护力度,全国各地千余名古籍修复专家们正在与时间赛跑,抢修那一本本“受伤”的古老书卷。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古籍,看古老技艺与科学技术如何让这些古籍“重生”。

新华视点|修复与老化赛跑 中国古籍如何“新生”

4月8日到6月底在辽宁省图书馆展出的“继往开来 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这个由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展览,展出了经修复后的《聊斋志异》《抱朴子内篇》《扬子法言》等十部稀世古籍,时间跨度从汉代至清代,囊括了稿本、刻本、套印本、活字本和绘本等不同的版本类型,让观众在古籍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新华视点|修复与老化赛跑 中国古籍如何“新生”

辽宁省图书馆展出的这些经过修复的古籍,是中国古籍保护成果的一个缩影。为摸清家底、传承文脉,我国在2007年实施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古籍保护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古籍或多或少会出现酸化、絮化、老化、霉变、鼠啮、虫蛀等病害,危及书籍存续。

辽宁省图书馆是国家首批重点古籍保护单位,馆藏古籍文献61万余册。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累计修复古籍近20万页,古籍再生性保护和数字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即使这样,仍有大量古籍亟待修复。

新华视点|修复与老化赛跑 中国古籍如何“新生”

除了传统手工技艺外,在古籍修复方面,许多图书馆也尝试使用科技手段,通过对纸墨的物理、生化性能等进行检测,找到最好的修复方法和材料。

新华视点|修复与老化赛跑 中国古籍如何“新生”

如今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图书馆都开展了古籍数字化工作,让古籍“活”起来。记者在辽宁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古籍进行扫描。

辽宁省图书馆从2012年开始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截至目前已经扫描2500多部,3万多册,包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手稿、宋淳熙刻本《扬子法言》等珍稀古籍。

新华视点|修复与老化赛跑 中国古籍如何“新生”

据了解,目前国家“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已经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多万部(件),公众可免费在线阅览。

多种手段对古籍的保护,让曾经被束之高阁的古籍“活”了起来。在辽宁省图书馆主办的“继往开来 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上,许多修复后的珍稀古籍走出库房与观众见面,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并喜欢上古籍。

制片人:李杰

编导:刘瑞娟

记者:姜兆臣

配音:张彤

统筹:王健、张旭东

片头制作:夏勇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