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贵州:特色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迈向“绿富美”

新华社贵阳7月7日电题:贵州:特色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迈向“绿富美”

新华社记者李凡

从高处俯瞰,绿油油的稻田像一块块翡翠镶嵌在大山上。走进田间,哗啦啦的山泉水随着管网不断流入,滋养着秧苗和稻下鱼儿。走进贵州织金县牛场镇后坝村,千亩示范水田内生机勃勃,惹人注目。

“我们主要采用‘稻鱼共生’模式,打造特色生态农业。”牛场镇副镇长郭正军说,2020年开始,后坝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稻+鱼”产业,带动村民种植优质水稻,发展养鱼,实现一田多用增加效益。

贵州:特色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迈向“绿富美”

贵州织金县牛场镇后坝村发展千亩“稻鱼共生”产业。新华社记者李凡摄

后坝村村委会副主任龚荣举说,后坝村拥有丰富的田地资源,许多老百姓多年来靠种水稻为生。不过受当地水利设施薄弱、山地条件影响,一些地方要么是“烂田”一直放不干水,要么是“旱田”没有水,村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并不高,甚至还有部分田地撂荒。

近年来,随着织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推广,后坝村投入900余万元用于建设生态沟渠、机耕道以及配套输配电设备等设施,为村里发展高效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后坝村村干部几经外出考察,最终选择发展“稻+鱼”为主的种植养殖产业:即发展市场价格较高的红米种植,同时在田里养殖生态鲤鱼,实现生态循环种养。“鱼在田里吃了杂草和有关害虫和微生物,长得肥壮,鱼的粪便成为稻谷的肥料,实现了稻田微生物的平衡。”龚荣举介绍,现在“稻+鱼”产业一亩地里能产700斤左右的红米,能收80斤左右的生态鱼,加上冬春轮作油菜,每亩地可多增收5000元左右。同时,后坝村还利用“稻田风光”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红米、生态鱼的销售以及农家乐和特色民宿的打造。

推荐阅读

军事

  • 韩国客机碰撞起火事故已致177人死亡 2人失踪2人获救

  • 柯文哲重金交保后聊天曝光 坚信司法还公道

  • 记者:叙新政权向美抛橄榄枝惹麻烦 震惊全球引发复杂反应

  • 专家:美政府涉韩戒严事件言论尴尬 韩美重启外交安全活动

  • 普京表态2025年将推进对乌特别军事行动 俄方寻求结束冲突

  • 华尔街为何起诉美联储 内部矛盾公开化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