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长城”组织秘书处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主管迪奥普·苏莱曼说,中国为防治荒漠化付出巨大努力,非洲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双方可携手应对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等课题。
而在中国,历经60年治沙,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之洲”,像浸在纸上的油滴,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洇染扩展。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在维吾尔语中意为“进去出不来的地方”。塔里木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工程已实施20年,攻克了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经济型防沙屏障建设等技术难题。
如今,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已经建成,总长超过1200公里,为加快南疆地区建设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为“幸福路”。这次参加培训班的非洲朋友,正是沿着其中一条公路深入沙漠腹地。
塔里木沙漠公路两侧,每隔约4公里就有一座水井房。在沙漠公路12号水井房,埃塞俄比亚技术人员阿贝鲁·泰纳与王亚斌和魏亚丽夫妇当面交流。
当听说这对夫妇长年坚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阿贝鲁·泰纳深受感动。他说:“这是一份非常重要又很艰苦的工作。你们一直坚守职责,非常了不起。”
来自尼日利亚的非洲荒漠化控制倡议组织负责人奥马尔·丹拉迪·达希鲁得知梭梭树有耐旱、耐盐碱地等特点,他找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文,边说边比划,想知道梭梭树能否通过扦插而不是播种培育。
“我们都是在培育基地用种子种出幼苗,再移栽到沙地里,扦插不行。”徐新文说,“尼日利亚只有雨季和旱季,梭梭树得在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怕是在那边不好活啊!”
达希鲁追问:“不试试怎么知道?”
“好呀,那咱们就在尼日利亚的合作示范区试试。”徐新文与达希鲁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