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年多时间,垃圾兑换超市就因垃圾不足而“关门大吉”。环境教育课、环保文化墙、绿色苗圃基地……环保理念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除了源头减量控制,近年来,后端垃圾分类回收也在曲麻莱县得到广泛实践。
走进曲麻莱县麻多乡扎加村牧民日旦家,成捆的纸箱堆在院子里,格外显眼。日旦今年58岁,曾是一名生态管护员,在日常巡护过程中,他和同伴会自发将垃圾收集起来,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都分类放置好,由村里或自行定期送到县里的垃圾回收点。
日旦正在整理旧纸箱(2023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柳泽兴摄
“我进行垃圾分类已经三四年了,以前不了解垃圾回收,原来垃圾也能变成‘宝’。”日旦说。扎加村在曲麻莱县城设立了可回收垃圾处理点,麻多乡三个村的可回收垃圾都会定点送到这里,按照市场价折算,70%记为积分,30%以现金方式支付给牧民,年底大家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目前扎加村垃圾回收处理点有11个人在分拣垃圾,我们将垃圾压缩后再运到专业的垃圾处理点,年底还能给村民分红,实现生态与生活共赢。”扎加村党支部书记才桑说。
夏日到来,三江源大地绿色爬上草甸,越过山丘,也进入更多民众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