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表示,我国持续加强与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的双多边国际合作,为全球根除疟疾贡献中国力量。
创新中国经验持续提升抗疟科技力量
“中国的成功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数十年的持续精准防控。”2021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这样评价中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
“从20世纪40年代每年约有3000万病例,到如今消除疟疾,我国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副所长肖宁说,通过与当事国现实情况充分结合,我国抗疟经验对疟疾流行国家地区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青蒿素、浸药蚊帐和“1-3-7”规范都是抗疟中国方案的重要实践。
专家介绍,在防控模式方面,“1-3-7”规范是我国监测和消除疟疾的独有做法,指的是确诊后1日内完成疫情报告、3日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7日内完成疫点调查与处置,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写入官方推荐的工作方案。
2015年4月,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与坦桑尼亚卫生部门启动中坦疟疾防控试点项目。基于我国“1-3-7”规范,中坦专家团队共同开展前期调研,开发适合当地的基于社区的快速筛查治疗策略“1,7-mRCTR”,即循环巡查并收集医疗机构病例,分析找到发病率高的村落后在7天内完成人群筛查,对所有感染者进行治疗。
项目验收数据显示,坦桑尼亚干预地区人群的患病率已从超30%下降到约3%,极大降低当地疟疾负担,创新性建立了适宜当地的疟疾防控模式。该策略目前已在赞比亚、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等非洲国家和地区推广。
在药物方面,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研团队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了青蒿素。时至今日,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已成为疟疾标准治疗方法,使全球数百万人在过去20多年间避免死于疟疾。复星医药首席执行官文德镛介绍,截至2022年末,已向全球供应超2.8亿支自研国产的注射用青蒿琥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