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大学生“新农人”助力端牢“中国饭碗”(4)

如今,碱地西红柿成了大堡子村的富民产业。全村共有300余个大棚,近800名村民种植碱地西红柿,村民纷纷说“大学生就是不一样”。

“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农村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郭佳明说。

好政策,让“新农人”留得下、能创业

沿着麦垄,刘记森小心翼翼蹲下身,拔出一株麦苗,抖落土,放在手心。“你瞧,今年的麦苗长势好得很!”

“90后”新农人刘记森戴着一副眼镜,年轻帅气,谈起种粮头头是道。

2014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毕业后,刘记森回到河南省小麦产量第一大市周口市商水县魏集镇,与父亲一起经营种植专业合作社。年轻的他,对农业有新的理解,那就是让同样的地长出更多的粮食,提升土地产出率。

“我们所在的高标准农田,有物联网控制中心、气象观测站、各式节水灌溉设备……”刘记森边说边用手机向记者演示,“如今靠着科技种田,管理精细了,出力变少了,产出却多了,平均每亩地比传统种植增产100多斤。”

农业强国,关键在人。像刘记森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快速成长,成为推进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力量。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一些农民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撂荒,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明显,“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成为新课题,如何端牢“中国饭碗”面临新挑战。

为此,国家着眼于农业农村实际,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

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刘记森的合作社流转土地的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刘记森创新探索“村委+农户+合作社”的全新托管服务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刘记森介绍,合作社成员已经从原来的28户发展到300多户,土地流转面积由初期233亩发展到6000多亩、托管土地达到3万多亩。

“下一步打算怎么做?”记者问他。刘记森说:“发展智慧农业,试种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用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为粮食高产稳产作出自己的贡献!”

视频记者:梁爱平、王炳坤、武江民、张浩然

海报设计:孙瑶

推荐阅读

军事

  • 一名前俄罗斯国脚死在乌克兰的故事 从球场到战场的悲剧转变

  • 韩国对总统警卫处长等人立案调查 因妨碍公务执行

  • 俄乌士兵近身肉搏画面罕见曝光 匕首牙齿齐上阵

  • 韩国空难遇难机长哥哥的亲笔信

  • 普京低调访问华盛顿?俄方辟谣

  • 俄乌士兵近身肉搏画面罕见曝光!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