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做一个有温度的采访者|第23次看见初心(2)

报道刊发后,多家媒体被原视频发布者调侃、讽刺,甚至挂出了包括我在内的三个记者的照片,但对于封面新闻的报道,他承认“恪守了新闻报道的客观要求”。

做一个有温度的采访者|第23次看见初心

做一个有温度的采访者

2021年12月,被无数网友关注了多年的孙海洋,成功找到被拐的儿子,并首次带他回家。我赶赴现场做了直播报道,以及深度图文稿件。直播在微博平台产生400多万观看量,大量网友在直播间刷屏点赞。

网友称赞封面新闻的镜头没有生硬地怼在当事人脸上,称赞记者与周围攀谈式采访有同理心,称赞记者在人群没注意的角落牵住被拐儿童的奶奶。事后复盘,我觉得网友称赞的是新闻采访中的伦理、温度。

我个人觉得,在一些令人难过的事件中,采访时一定要保持理性和绝对尊重。

今年3月底,东航班机在广西藤县深山坠落。我从武汉驾车深夜出发,穿过华中暴雨区到达县城,几次进出救援现场,采访救援者、遇难者家属、目击者。

突发事件中,遇难者家属的情绪波动明显,采访时,一定要站在家属的角度去尊重、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体谅他们,而不是为了采访而采访。同时,只有在他们愿意讲述的时候,再去倾听、发问,否则不能轻易打扰。

当时,飞机上一块部件掉落远离事发现场10余公里的田边。深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小山村,摸摸索索三个多小时找到目击者,对方被七八个记者深夜上门寻找,难免紧张,一些回忆也显得不确定。当时,关于飞机坠落时是什么姿态、冒什么颜色的烟,网络上出现过不同报道。我和同行们没有追问,而是选择目击者冷静、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再采访,甚至采用物品举例、纸笔画图的方式帮助回忆,才最终确认了细节,还原了目击者视角最真实的事故一面。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