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江河奔腾看中国|大河之“治”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从青藏高原到渤海湾,大河汤汤,蜿蜒5464公里,历经4000多米海拔落差,孕育5000年中华文明。

从水患频繁到岁岁安澜,日月轮转,黄河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治黄事业在探索中优化,流域发展在转型中提质。

大河奔涌,积聚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奏响新时代的澎湃乐章。

江河奔腾看中国|大河之“治”

点击收听第三集:大河之“治”↓

黄河宁,天下平。

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它在塑造形成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的同时,也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江河奔腾看中国|大河之“治”

这是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镇”的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风光(5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阳摄

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时期“瓠子堵口”到清康熙帝时期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受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制约,加之“以水代兵”等人为破坏,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根本改观。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创了治黄事业新篇章。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工会原常务副主席陈维达说:“人民治黄以后,我们在防洪抗洪抢险,在水利水电开发,在水土保持国土整治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证了黄河两岸人民的安居乐业,保证了黄河两岸的欣欣向荣。”

江河奔腾看中国|大河之“治”

这是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拍摄的黄河风陵渡段风光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