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听非遗讲故事|南路丝弦:老剧种的新传承

随着鼓点有节奏地响起,扮相精美的“角儿”登台上演,唱腔高亢婉转,将观众带入南路丝弦的精彩世界……这是日前在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骆三村“送戏下乡”现场的一幕。

南路丝弦起源于明朝万历年,古称“弦索腔”,在冀南、豫北等地民间流传,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2021年,南路丝弦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61岁的陈秀枝是邢台市任泽区骆庄乡东盟台村人,是任泽区南路丝弦剧团负责人,也是河北省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秀枝出生在南路丝弦演出世家,她唱过青衣、闺门旦、武旦,扮相出众,唱腔高昂,被誉为南路丝弦“一杆旗”。

陈秀枝介绍,南路丝弦唱腔为曲牌体,板式丰富多彩。南路丝弦曲调婉转高昂,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称,没有几年的苦功夫,难上舞台。

听非遗讲故事|南路丝弦:老剧种的新传承

邢台市任泽区南路丝弦剧团团员在教小朋友表演。

在表演形式上,南路丝弦中须生的“展功”“髯口功”,花脸的“獠牙功”,小生的“翎子功”独具特色。旦角表演华美细腻,生门演唱火爆热烈,而武生也都是真功夫。

任泽区南路丝弦剧团常演的剧目有一百多部,其中代表剧目《访昆山》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以前是出门找‘戏’,现在电话邀约越来越多。”陈秀枝说,忙的时候,剧团一年演出约300场次,一出门就是大半年。

近期,任泽区开展了“送戏下乡”“非遗进校园”活动。南路丝弦剧团走村串乡,将戏台子搭在村民家门口,让群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

“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来看戏,作为丝弦人,我很振奋。”陈秀枝说,观众以前是“清一色的老年人”,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丝弦青年表演人才少,是传承面临的一大难题。让陈秀枝欣慰的是,儿子王利华跟着剧团走南闯北,如今是乐队总指挥。

今年39岁的王利华,从小耳濡目染,对丝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王利华介绍,剧团正着手将经典剧目的剧本和曲谱著书成册,丝弦剧种来自民间,之前靠口传心授,没有形成文字材料,有的优秀剧目和技艺失传了。

从2017年开始,王利华根据自身知识积累,并向前辈请教,已陆续整理了几部剧目,同时,他们还在继续搜集有代表性的资料,以便完善这些剧目。

“丝弦是古老剧种,但不能故步自封,要继承传统但不拘泥于传统。”王利华表示,“今后,我们将吸纳戏院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让这项传统艺术代代有传承。”

记者:白明山

推荐阅读

军事

  • 特朗普关税寻求新法律依据 考虑宣布国家经济紧急状态

  • 代理律师回应尹锡悦已逃跑 传闻不属实

  • 欧盟警告特朗普若再退巴黎协定的后果 将严重打击全球气候努力

  • 特朗普为什么觊觎格陵兰岛 自然资源与战略价值

  • 美国情报官:美国没有能力与中国打一仗,如果冲突也不可能取得胜利

  • 上任后首次双边外访,日本首相石破茂将到东南亚 强化海洋安保与经济合作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