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北京西城:“三问”推动解决“拧巴”问题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题:北京西城:“三问”推动解决“拧巴”问题

新华社记者乌梦达、鲁畅

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小区物业失管、环境脏乱问题谁来解决;电动自行车室外充电桩(柜)建设怎样高效推进;街道空间紧张如何满足公共阅读需求……记者日前在北京市西城区采访发现,这个区以“该不该、能不能、怎么办”的“三问”推动解决长期存在的“拧巴”问题,啃掉了一块块硬骨头。

在西城区椿树街道西草厂街,沿路一排崭新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充电柜近日投入使用。项目运营方、北京全来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边演示使用方法边介绍:“充电柜(柜)具有高温预警、防爆防盗和防触电等功能,保障充电安全。”

得知充电柜采用民用电价与服务费分开计费时,家住周边的电动车主李文丰来了兴趣:“不仅收费透明而且用起来安全,对我们这些充电不便的居民确实是好事。”

西城区登记注册电动自行车超过17万辆,推进室外充电桩(柜)建设、引导安全充电是减少火灾隐患的重要措施。然而,面对“选址难”“利益协调难”,充电桩(柜)安装推进成了基层工作中的“拧巴”问题。

“事该办,但充电桩(柜)不能占绿地,也不能占市政道路、小区车位,尤其平房区条件更是捉襟见肘。”西城区城管委能源科副科长王明君说。

今年,西城区政府办组织调研小组对街道、社区、机关、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起底,这个问题进入“该办不能办”的问题清单。

西城区政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清单中的问题实行“单独部门主动认领办、牵头部门协调办、复杂问题区领导集体研究办”的递进解决模式,“按照改革创新制度化要求,每个月在全区通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直到落地为止。”

“充电桩(柜)安装涉及电力、消防、城管、街道、物业、安装企业等多部门,解决问题需要打破固有思维。”王明君说,一些平房区没有接入公用电线的条件,就需要居民用自家的电支持,为充电桩(柜)开通民用电表,再由充电桩(柜)企业与居民核算金额。“‘三问’改革提供了一个各牵头单位沟通破题的平台,让‘办法总比问题多’成为现实。”据统计,今年西城区新建充电接口已经超过1.7万个。

记者在西城区2021年、2022年两份共计260多项“问题清单”中看到,基层提出的涉及改革创新工作的“拧巴”问题涉及政府自身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多方面,一些委办局提出了“部分商业服务业用房使用难、证照办理难”问题;有的街道提出了辖区内小区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物业失管、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位于展览路街道的北营房西里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没有秩序维护和治安巡查服务,绿化无人管理,乱停车造成的矛盾日益突出。

展览路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赵宇亮说,为啃掉这块硬骨头,街道会同相关部门以停车管理为抓手,引入展览路房屋管理公司开展环境整治和便民服务,并结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加强入户宣传和现场指导,将物业管理、垃圾分类两个“关键小事”相结合,极大改善了小区居住环境。

家住北营房西里小区近20年的居民卜庆男,见证了小区从脏乱差到干净整洁的变化。“现在虽然收物业费和停车费,但这份钱我们掏得心甘情愿。以前天天担心白天开车出去晚上回来找不到车位,现在每天都有保安巡查,无论多晚回来都能有个地儿停车。”

从原来的部门分工到现在的部门协同,很多单个部门办不了的事,在整合资源后可以办,一些微改革、微创新虽然不大,但成效不小。受访的多位西城区基层干部表示,通过推进“三问”改革,不仅解决大量以前想办该办但是没有办成的“拧巴”问题,还畅通自下而上日常反映问题的常态化平台,基层干部的诉求有了新途径,开展工作的心情好了、信心足了。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