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舍不得这里的乡亲”(新时代·面孔)(2)

更难熬的是漫漫冬日:见不到太阳是常事;海拔高,气温最低到零下20摄氏度,取暖全靠土暖气,一觉醒来,鼻孔里都是黑色灰尘;紧邻河道,空气潮湿,转眼就雨雪扑面……

艰苦的条件反而坚定了她的决心。“一开始也打过退堂鼓,但我绝不会把他一个人抛下。”田玉秀说,“一起守护深山,为牧民排忧解难,这种自豪感从未有过。”

“多与群众唠家常,邻里纠纷减少了,警民关系融洽了”

赵延寿铺开一张地图,褐色与绿色图块交织,广袤山地,沟壑纵横,警务室辖区内的4个村散落其中,连成一线,恰巧与自西向东流过的大通河垂直相交。

最远的初麻院村,每次入户走访,他要把车开到“没路为止”,再徒步5公里,才能到村民家中。一趟下来,一天就过去了。

“这里的居民绝大多数是藏族群众,他们养牛养羊,民风淳朴,治安警情少但生产生活求助多。”赵延寿说,警务室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只要群众需要,我随叫随到。”

2016年,牧民杨完麻移牧转场时,农用车轮胎被路边尖锐的石子扎坏。“别人都下来了,就我在这里,生火工具被雨打湿了,帐篷里冷得很……”电话那头,杨完麻冻得瑟瑟发抖,语气焦急。赵延寿拿上备用轮胎就往山里赶。等换上轮胎,已是漆黑一片。方圆数十里,只有这两人两车。警车开道,农用车慢慢前挪。“40多公里开了6个小时,到家时天都亮了。”赵延寿回忆。

除了救急,更多的是寻常事。

刚到警务室时,赵延寿发现,村民交电费、电话费等都得跑到乡里才能办。交通困难,成了困扰村民的难题之一。赵延寿和县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后,在警务室设立了便民服务点,有些老年人腿脚不便,他还上门办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业务逐渐转为网上办理,但电信诈骗案件时有发生,赵延寿随即增加了走访频次。每次走访,田玉秀会与赵延寿同去,时间久了,村民和她也熟络起来。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