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市场主体不易,让行政处罚与考核脱钩|新京报快评

市场主体不易,让行政处罚与考核脱钩|新京报快评

▲某地市场摊贩正在进行经营活动。图/IC photo

近日,国务院对各地营商环境的大督查引发广泛关注。据新华视点报道,记者跟随第十六督查组在陕西督查发现,当地存在“市场执法部门处罚力度与业绩考核挂钩,倒逼从严办案”等问题。督查组发现,在食品安全领域,当地有关部门存在以办案数量和罚款规模进行考核的现象。

一直以来,一些地方的执法机关将处罚力度、数额与业绩考核挂钩的现象,引发舆论诸多批评。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和建设法治政府的不断推进,无论是从中央政府层面,还是地方各级政府层面,都在对这类现象予以针对性治理。从市场的反馈来看,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现实中,将“罚没款数额”作为执法考评指标的做法,不仅对“倒逼从严办案”没有切实的帮助,反而会一定程度上扩大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限,容易在执法过程中对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和预期造成伤害。从对社会层面带来的负面影响看,这种陈旧的执法思维和行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各方付出长期的努力才能消除,而其中的高修复成本则需要全社会来分担。

更深层面去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则很容易越过法律边界。对于广大的市场主体而言,执法机关的行为一旦越过法治的边界,那无疑会带来新的问题,也会破坏法治土壤和市场环境。因此,及时以制度性的举措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也是建设法治政府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应有之义。

市场主体不易,让行政处罚与考核脱钩|新京报快评

▲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问题线索征集海报。图/中国政府网

事实上,针对此类现象,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依法合理细化具体情节、量化罚款幅度,坚决避免乱罚款,严格禁止以罚款进行创收,严格禁止以罚款数额进行排名或者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

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想通过依法合理细化具体情节、量化罚款幅度等举措,限制执法机关行政裁量权的自由度,以更加精细化的举措,规范执法主体可能会对市场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在此之前,一些领域的执法机关也曾对此类现象发文予以规制。比如,2011年,公安部就曾印发《关于改革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对现行考评指标进行全面清理,禁止将“罚没款数额”等作为绩效考评指标。

就此去看,这种“以处罚定考核”的执法方式在不少领域早得到纠正。更何况,在疫情依旧起伏的背景之下,广大市场主体从事日常经营活动更不容易。也因此,在当下的市场执法领域,更应该严厉杜绝此类违法违规行为。

好的政策需要强有力的落地举措,如何让惠民举措切实地惠及每一位市场主体,需要各级政府在细节上多下点功夫。比如,围绕新规对执法主体进行法律常识的普及是必不可少的动作。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借助外部监管督促执法主体规范行使手中的权力,以助力惠民举措尽快落地。

从更广泛的层面去看,还要不懈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改革力度。诚如8月29日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强调的,要“坚持以‘放管服’改革破发展难题、优营商环境”“政府刀刃向内删繁除弊”,唯有如此,方能“维护市场主体和群众合法权益,保护合法产权”,让市场未来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撰稿/新京报评论员马小龙

校对/王心

推荐阅读

军事

  • 印度2名男子挂在SUV上进行危险动作,被警方处以罚款

  • 俄乌冲突中的城市攻防战

  • 拜登拟向以色列出售80亿美元武器 国会将审议军售提议

  • 敏感时刻,朝鲜发射本年度首枚弹道导弹,传递什么信号? 试探韩军应对态势

  • 解放军高原后勤保障有多厉害 科技改变极限生存

  • 局势生变!中国周边大批美军撤退,日本豪赌失败!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