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你曾写过农业4.0和无人农场,农业4.0和无人农场有何关系?
李道亮:如果说农业1.0是传统农业,那么2.0就是机械化农业,3.0就是当前的数字农业或者智慧农业,4.0指的则是未来的智能农业、无人作业或者无人化作业的生产方式。无人农场就是对4.0情况下,农业生产方式系统的描述,无人农场并不是这个农场一个人都没有,而是生产环节没有人,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管理、销售、服务这些环节上还是有人的。
数字乡村技术带来未来生活
新京报:你认为,应该怎样实现未来无人农场的愿景?
李道亮:第一,数字乡村的前提必须有数字化的基础设施,网络进村、宽带入户,普及计算机,使农户有可能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进行现代化的生产、管理、生活。第二,要加强农业的数据中心建设,耕地、耕作的品种、产量、各种数据要一张图,建立农业的大数据平台,使数据成为农业决策的重要资源。第三,加强农业机械、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改造,我国现在大田种植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0%,但设施农业、畜牧业目前还是50%,水产30%。所以加强机械化,同时在机械化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改造。第三,大力鼓励生产经营单元,如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实现生产单元的网络化。第四,鼓励农村的经济的新业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新京报:未来农业之外,农村、农民生活如何实现现代化?
李道亮:数字技术在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方面也有重要作用,首先,通过数字化加强农村治理的现代化。其次,通过数字化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比如农村的医疗、金融、缴费,生活方面的营养、健康、卫生等,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体系建设,提升这些方面的服务水平。第三,以信息化推进乡村的绿色发展,如通过信息化技术监测,加强农村的废弃物的管理,加强农村厕所的改革、治理,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等。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