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飞扬在田野上的青春之歌(体验·新时代·追梦人)(2)

“当时确实是没想到自己职业生涯刚开始就迎来低谷,看来做好农村工作光靠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詹艳杰坦言,自己年龄与村民们有差距,语言交流也有问题,工作开展确实不顺利,遇到了许多困难。

怎么才能让村民们接受自己?詹艳杰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越是困难,她越想往前冲,她要用实干证明自己。

要融入村民老表,学语言是第一步。为快速解决交流问题,詹艳杰每天坚持和村妇女主任学习本地方言——上高话,同时跟着其他村干部学习入户工作方法。不久,她就能完全听懂村民的诉求。“当我尝试用方言和村民聊天时,一下子就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变化,那是一种心理距离上的拉近。”这种变化让詹艳杰欣喜,也更加有了工作学习的动力。

村干部也都喜欢这个麻利爽朗的小丫头,每天带着詹艳杰走村入户,手把手教她认识农村,如何干农活,怎么与村里人打交道。

两个月之后,詹艳杰就能说上一口流利的上高话。本来不能吃辣的詹艳杰,为了不让大家觉得自己特殊化,也努力改变饮食习惯,天天与大家同吃辣菜。

用语言“敲开”了沟通大门,詹艳杰工作更有动力了,每次到村民家里,她第一句都要先问:“婆婆,认得我是哪个不?”一来二往,村民们逐渐对这个“学生娃”敞开心扉。

“小詹人可好了,我上次和她说的蔬菜滞销的事,几天下来,她就帮我在朋友圈卖了500多斤。”菜农黄喜平笑容灿烂,话语中满怀感激。詹艳杰成了村民的“自家人”。村民办喜事写对联,第一个就找到她;孩子读书报志愿,也会找她商量……

基层工作需要耐心、细心、恒心

村子里的脐橙基地,是詹艳杰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尽管是一大早,已经有十来个村民在脐橙基地除草干活,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詹艳杰指着脐橙树说:“这是村里的集体经济,也是大家的‘致富树’,我每天都会来这里转转。”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