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和他母亲
□仲伟陈彦霏
最近,很多人不止一遍完整地看完一条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今年66岁的二舅曾是村里的“天才少年”,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全校第一,但幼年时的一次高烧让他的一条腿落下了终身残疾,但他并未就此被生活击垮,而是自学成为一名木匠,靠手艺维持生计。二舅一生未婚,收养了一个女儿宁宁,还独自照顾着88岁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
画面中,二舅一瘸一拐向前走的背影,完全是一种深邃而多元的精神映射。就像余华在《活着》中说的,“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二舅的技能多元,什么都会修,插线板、燃气灶、床头灯、玩具车、镢头、洗衣机、水龙头、门锁、电磁炉;二舅什么也都会做,会做算卦的签子和竹筒,会做二胡,还给出嫁的妹妹手工定制了全屋家具,一个人从图纸到拧螺丝刷漆全包揽。
二舅的精神多元,他的坚韧与善良,就是平凡人散发的一束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是二舅摘抄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面对任何苦难,二舅总有办法,这就是挣扎与困难中的自强与强悍。
认真活着的人,不需要观众。
二舅这辈子没用过马桶,也没有红绿灯意识;除了北京,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他以为只能顾好自己,最终却顾好了宁宁,顾好了八旬的母亲,顾好了一个村庄。二舅的精神力量太强大了,像一株小草以柔弱之力顶开一块巨大石板,甚至治愈了“精神内耗”的你我。
二舅对乡村生活的融入与贯通,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说,“长在土里的庄稼无法移动,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有赖于泥土的生活,使一个人像植物一样在一个地方生下根,在悠长的时间里去摸熟周遭的生活,如同母亲认识她的儿女。”
二舅的生活,也是一种心灵孤岛般的生活应对,反映出当今少数地区农村生活现状。比如,年轻人在逐渐离开乡村,村里仅剩的几百个老头老太太会敲锣、放鞭炮,赶走嚣张的野猪。即使这样,二舅依然生活在生活之上,他的丰盈与灵性,正是对现代年轻人被内卷、焦虑、抑郁的反衬。
有人说,二舅是今年最好的现实主义电影,也是一部普通人的史诗纪录片。不问时间过去多久,只记得,二舅是一个快乐的人。
来吧!一杯酒敬二舅,一杯酒敬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