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7月17日电(记者周盛盛、李占轶、李劲峰)盛夏7月,清澈见底的小八宝河由远处的山峦间奔涌而出。生态管护员角勒沿着河岸溯流而上,不时地弯腰捡拾垃圾,谈起家乡的变化,他感触颇深。
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小八宝河发源于祁连山南麓,流经祁连县城后汇入黑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们村头的山上就一直在开采石棉,眼看着山上的树越来越少,矿坑越来越大。为增加收入,村民去开采石棉矿的企业打工。”90年代,角勒也来到矿场当上了运输司机,每天开着载满石棉的运输车驶过河畔的草原。
久而久之,大家伙儿的钱包鼓了起来,但是草原上的车辙印也越来越深,小八宝河也越来越浑浊。2006年,矿山停止开采,这里变成了一座废弃矿场,大量的矿渣堆积在河道边。“那时候只要一刮风,空气中就全是灰尘,河道旁堆满矿渣,牛羊饮水都要到两三公里外的山泉。”牧民多日杰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
祁连山是连接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源补给地,也是黑河和青海湖等内陆河湖的产水区,对西北地区水源涵养、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由于长期矿山开采、过度放牧,祁连山生态系统碎片化严重,脆弱性加剧。
靠山吃山不是长久之策。如何更好地治理祁连山南麓废弃矿场,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按照传统思路,矿山归自然资源部门治理,尾矿堆积的小八宝河生态治理归口水利部门,周边草地修复则归林草部门。祁连县山水林田湖试点项目办公室干部杨富存说:“各部门很难为一个区域同时申报生态修复项目,只能各干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