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3日,上海某医院医生正在通过互联网医院接诊。图/IC photo
“到底哪个医生说的对?”近日,互联网诊疗误诊频现情况引发舆论关注。
据《法治日报》报道,湖南常德某居民因口腔溃疡,寻求在线问诊,但几位线上医生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诊断结果,之后去线下医院就诊,才确诊为由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类似案例出现不少,成为质疑互联网诊疗的主要依据。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但随着互联网诊疗快速发展,误诊、先药后方、AI开处方、诊疗事故等乱象也纷至沓来,成为埋在行业里的一颗颗“暗雷”,也困扰着就医民众。
其实,不同医生对同一患者自述的病情,出现差异性理解、下不同的诊断,是常见现象,不仅线上如此,线下亦然。关键在于,诊疗决不能仅以“主诉”为依据,而是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作综合判断。
在报道案例中,线下医生若通过涂片检查等方式,在患者口腔内找到念珠菌,就有理由诊断“念珠菌感染”;但线上诊疗就无法做涂片检查,患者仅为医生提供了一张自拍的口腔照片。
因此,对于这次失败的线上诊疗,与其说医生出现了误诊,不如说医生越过了互联网诊疗“不得初诊”的红线,更暴露出线上诊疗没法开展检查和结果互认困难等短板。而由此造成的诊疗“失准”,甚至误诊等情况,无疑会严重打击患者对互联网问诊的信心,从而影响到互联网医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