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改革释活力:95%的中医医院已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出台《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等中医药法配套制度文件;简化古代经典名方制剂上市审批,改革完善中药注册分类,鼓励中药新药创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向中医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服务项目倾斜……
在细化完善中医药法相关规定过程中,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藩篱被逐步破除,中医药发展释放出创新活力。一些改革措施促进多方受益,既增强了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员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也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实惠。
广西柳州确定17个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从疗效价值的角度确定中医病种付费标准,实行同病同质同价;贵州遴选不少于10个中医药适宜技术门诊病种和5个中医优势病种实行住院按病种支付……多地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与此同时,老百姓看中医能报销的医院和项目越来越多。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目前,95%的中医医院、92%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基本满足了参保人员的就医需求。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骨干人才超万名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坚持临床科研一体化,组织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并推动转化为中药新药。这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正是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缩影。
五年来,我国中医药科研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中医药守护百姓健康的“本领”不断增强。
随着中医药法及其配套制度落地见效,我国中医药人才规模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其中,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初具规模,我国已培养149名岐黄学者、797名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及1万余名中医药骨干人才。
未来,我国将继续充实基层和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队伍,为有效应对多种健康挑战、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做好人才储备,让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