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6月26日电(记者王建)在第32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24日表决通过黑土地保护法。专家表示,这是通过国家立法,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的又一生动实践,标志着中国黑土地保护迈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有利于进一步夯实粮食稳产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
这是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勤得利分公司水稻收割后深翻的黑土。新华社记者王建摄
“世界四大黑土区,中国是唯一在国家层面专门立法保护黑土地的国家。”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院长刘杰说,这释放了保护耕地、惜土如金的重要信号。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刘杰说,世界有四大黑土区,占全球耕地面积约六分之一。这些地区是世界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等作物的主要产区,肩负着稳定世界粮食安全的重任。
图为黑龙江省海伦市自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黑土保护试验田。新华社记者王建摄
中国东北平原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约2.78亿亩,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这一区域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去年粮食产量超过2889亿斤,占中国粮食总产量逾五分之一。
多年来,受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因素影响,东北部分地区黑土地长期表土裸露、土壤结构退化、人为破坏、风蚀水蚀加剧,黑土层变瘦、变薄、变硬,土壤肥力下降,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主席韩贵清表示,中国黑土地资源集中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但以往区域、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黑土地保护协同机制。
图为黑龙江省庆安县东禾农业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新华社记者王建摄
“将黑土地保护纳入法治轨道是治本之策。”韩贵清说,黑土地保护法打破了区域、行业间的限制,形成了黑土地保护合力。
专家表示,黑土地保护法为今后依法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治保障,有利于遏制黑土地退化、提升耕地地力,将进一步提高中国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