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迁会”于1939年开始投产,在大渡口厂区共设制造所8个,运输码头6座,自备各类船只约258只。“钢迁会”在鼎盛时期,员工人数达到15699人,为全国抗战兵工生产提供了90%的钢铁原料。
重庆工业博物馆在“钢迁会”生产车间旧址基础上,设立“钢魂”馆,保留了厂房的基坑,供游客参观。
1955年,重庆钢铁公司在这片土地上建设型钢厂,延续重庆的工业之火,创下多项第一。
重庆工业博物馆内“钢魂”馆的布景。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2011年,随着型钢厂2700毫米中板轧机将最后一块钢板轧制完成,大渡口区老重钢钢铁生产线全面关停,留下大量工业遗存。
“重庆市从2010年开始谋划工业遗存的活化利用,决定利用大渡口区老重钢型钢厂的部分工业遗存,建设重庆工业博物馆,把‘工业锈带’变成文博地标。”重庆工业博物馆副馆长官咏琴表示,自2019年9月底开馆以来,重庆工业博物馆共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
重庆工业博物馆内的主题雕塑和展览。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记者准备离去时,看见两位老工人正在博物馆参观,他们一边观看,一边热烈地讨论着当年的生产场景……
海报摄影:郝源、唐奕
海报制作: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