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的北京乡村,一片片麦田的绿色已逐渐褪去,泛起金黄。去年10月,北京持续降雨,造成小麦大面积晚播,数月以来,种植户们精心施肥、细致灌溉、用心防治病虫害。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耕。预计还有18天,6月18日北京将迎来麦收高峰,新京报记者最近走访发现,大面积晚播的京郊小麦长势喜人,一些麦田甚至将刷新麦收最高产量纪录。
从晚播到丰收,种植户们是如何追赶农时的?疫情之下,又该如何保障颗粒归仓?
通州潞城镇小麦即将收割。受访者供图
晚播小麦长势喜人
5月31日,顺义区的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里,一万余亩的小麦正由绿色向金黄色过渡。“今年小麦预计亩产能够达到1000斤,比往年亩产增加了200多斤,总算是挺过来了。”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小麦,合作社理事长陈领对于播种时的场景记忆犹新,去年10月,北京连续降雨,合作社农田里泥泞不堪,收割玉米、播种小麦的农机都是靠拖拉机拖拽着作业。一半小麦已经开始返青,另一半小麦还没有播种,陈领当时心急如焚。
“那会儿就盼望雨过天晴,盼望着艳阳高照,赶紧把地晒干,抢播小麦。”通州区漷县镇黄厂铺村的种植大户张海英曾和陈领经历着一样的心路历程。同样是在去年10月,持续降雨导致家里几百亩地积水严重,最深的能够达到60厘米。玉米早已经收割完了,小麦却迟迟无法播种。眼下,张海英家的小麦逐渐金黄饱满,产量预估和去年相差不多。“如果天气稳定,预计6月18日前后开始收割,依然能保持在亩产千斤。”
在通州区潞城镇一块腾退地上,小麦也即将收割,这些麦田的主人是潞城镇林场。岳天敬是林场的负责人,也是麦田的管理者之一。腾退土地改种小麦,土壤的条件不及长期农耕土地,外加晚播等条件影响,首年小麦产量或没有预期高,但千亩腾退地上的冬小麦预计仍可产出几十万斤的麦子。
预计刷新小麦高产纪录
当前,京郊多地的麦田正处于灌浆阶段,种植户们对“颗粒归仓”信心满满。北京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王俊英一直关注着全市小麦情况。她告诉记者,陈领所在的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顺义小麦播种面积最大的合作社之一,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管理。今年,推广站给合作社推荐了几个高产的小麦新品种,配以合作社新投用的高效播种机,播种质量大幅度提高,加上合作社自身对越冬、春季等各关键时期有效的田间管理,在综合措施作用下,合作社的小麦有望打破高产纪录。
陈领说,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农业专家们成了合作社里的常客,来自市区两级的专家接连到合作社里“看望”小麦,“专家们每次都会结合小麦不同阶段的生长问题,对症开出‘处方’。”
顺义区农科所冯万红就是合作社常客之一,今年因为气候等多方面原因,不少麦田都出现了晚播的情况。小麦返青期,冯万红曾多次到陈领合作社里了解小麦长势,她发现,合作社个别地块的麦苗有些泛黄,建议适当使用小麦生长调节剂,缓解症状。“去年,北京冬天的冷空气来得比往年也要迟一些,小麦越冬期因此延迟,给早期麦苗留足了生长时间。”冯万红在近几个月的实地走访中发现,当前,小麦长势普遍较好,农户们对于田间管理格外精心,产量有望高于往年。
张海英绝对算是格外用心的一位。数月以来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就怕有极端天气出现。她每天都会去地里看一看小麦的生长情况,给小麦锄草、施肥、防治病虫害、浇水灌溉,终日精心呵护着小麦。“晚播的小麦,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心,管理必须跟上。”
虽然土壤条件本身不及经年累月的耕地,但从最终的产量来看,潞城镇的千亩麦田收成预计并不低。岳天敬是学农出身,对于麦田管理有专业功底。腾退土地相对分散,每块土地的土壤条件存在差异,其中有120亩的麦田土壤先天条件不够理想。所以,在播种小麦前,林场就专门给这块麦田施加了140吨的有机底肥、进行秸秆还田,给小麦足够的营养。
决胜疫情下的麦收
京郊小麦丰收在即,但这不意味着,种植户们可以轻松下来。
王俊英介绍,北京小麦收割时间预计将从6月11日持续至6月25日,其中,6月18日或将是麦收的高峰。最后的这十几天,种植户仍要及时监测麦田土壤墒情变化,当麦田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要采用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亩浇水20方至30方,浇水时选择微风天气。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有喷灌机、地埋式喷灌等先进节水装备的地块,可少量多次灌溉改善麦田小气候,抵御干热风及高温逼熟的影响,确保小麦正常灌浆。”
关于即将到来的麦收,张海英最近就有点担心。她介绍,往年麦收的农机、农机手以及粮商多来自其他地区,北京本地的比较少。当前,北京各行各业已经陆续开始复产复工,但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一方面担心农机无法进京,另一方面担心农机手或是粮商涉及离京后需要遵照属地政策隔离等,耽搁工时,不愿意来京。
即使到时候紧急协调就近农机进村,但麦收的最佳时期只有几天,农机量是否能满足周边所有种植户的麦收需求?包括张海英在内的种植户对此都有些担忧。除此之外,张海英也坦言,今年化肥等农资价格有所上涨,种植成本增加,如果粮商不到村里来收粮食,本地粮商的收购价格是否会偏低?
相较于张海英的顾虑,京郊的一些大型农场、合作社倒是已经做好了预案。陈领的合作社里有现成的收割播种机,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农机手比较紧俏。为此,他计划着,动员全合作社人员参与到收割当中,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以及合作社所有管理人员。“大家都是搞农业出身,有驾驶资质,关键时刻,都得上。”
岳天敬对此也不担心,每年麦收时节,正是林场林业管理不太忙的时候,千亩麦田的麦收机械、人员暂时都不是问题。
市农业部门:打通堵点确保疫情防控前提下的夏粮归仓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为确保今年“三夏”工作顺利进行,全国各地已经在行动。5月26日召开的全国“三夏”生产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切实做好夏收工作,保障人员和机具畅通无阻、农资运输配送高效有序,各地不得以任何名义违规私设关卡,影响夏收。
5月27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处联合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又召开了全市“三夏”农机化工作调度会线上会议。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处处长王宇在会上强调,要加强农机统筹调度和准备、强化符合防疫要求的跨区作业机具和机手进京保障、油料保供等。要求各区农机管理部门切实摸清情况,提前谋划准备,逐地块落实作业机具、机手,及时、准确发布作业供求信息,积极联系疫情防控、公安、交管、道路运输、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打通堵点卡点,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保障作业农机和机手正常作业,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小麦收获后,岳天敬表示,腾退地块上将继续种植玉米,并尝试种植百合、药材等附加值更高的作物,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土壤休养过来,未来两三年千亩麦田的产量或许能够达到70万斤。”
新京报记者曹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