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黑嘴鸥重生记

黑嘴鸥重生记

新华社沈阳5月15日电题:黑嘴鸥重生记

新华社记者于力、武江民、李铮、郭翔

每至5月,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服务中心主任李玉祥来南小河的次数就会增多,这里是黑嘴鸥的繁殖地,有着他深深的牵挂。

为了给黑嘴鸥一个温暖的家,盘锦市成千上万个“李玉祥”们倾心守护,用心经营,黑嘴鸥每年春天飞到这里,自由地觅食、嬉戏、休整、繁殖,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千余只增长到目前的上万只,它们在辽河口湿地获得了重生。

守护:给黑嘴鸥一个温暖的家

黑嘴鸥,一种被称为“湿地精灵”的中型水鸟,因多重因素影响数量稀少,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

关于黑嘴鸥的“家”在哪儿一直是个谜。直到199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鸥类专家梅伟义博士到盘锦考察,确认辽河口湿地是黑嘴鸥的繁殖地后,关于黑嘴鸥“家”的秘密才一点点揭开。

1991年,大学毕业不久的李玉祥成为首批黑嘴鸥观测团队成员。那段日子,李玉祥终日与狂风、烈日、滩涂相伴,奔走在寻找、追逐黑嘴鸥踪迹的路上。

“黑嘴鸥是濒危物种,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意义重大。”李玉祥说,对黑嘴鸥的研究必须在繁殖地进行,它对繁殖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多在碱蓬草生长的湿地筑巢繁殖。

长期以来,由于筑堤造田,渔业捕捞等,湿地大量流失,黑嘴鸥种群数量逐年减少。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黑嘴鸥可观测到的数量仅有2000余只,盘锦是最大的繁殖地,种群数量也只有1200只左右,长此以往黑嘴鸥将面临灭绝的风险。

千余只黑嘴鸥何以为“家”?1991年,当地媒体人刘德天自发组织起黑嘴鸥动物保护协会,开始为保护黑嘴鸥四处奔走。2010年,一家企业准备在30万亩滩涂上开发海参养殖场,刘德天依靠盘锦市环保部门阻止了这一行为;为了让黑嘴鸥吃得好,保护协会组成专家团队技术攻关,孵化出黑嘴鸥的食物沙蚕苗。

推荐阅读

军事

  • 中方刚宣布禁令,不到24小时,美方报复来了,商务部回击不留情面 中美博弈升级

  • 美国加州山火连绵不休 政界争论不断

  • 蒙古国取消美国稀土订单后,称想与中国加强合作,这事究竟靠谱吗 注定失败的计谋

  • 特朗普34项罪名成立但不予惩罚 无条件释放引发争议

  • 洛杉矶山火将街区烧成灰烬 房屋损毁严重

  • 专家:特朗普要把战后秩序砸个稀碎 关税大棒威胁全球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