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5月2日电(记者邵琨)随着农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农村出现了许多新家当,农民有了许多新职业。飞手、主播、画家……中国农村地区的职业划分更为精细,越来越多农民走上职业化道路。
2022年4月4日,无人机在山东省惠民县辛店镇的一片麦田里作业。
在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的一片农田里,绿油油的小麦随风轻摆。济阳区回河街道张高村蓄松家庭农场负责人高丕全带着2个飞手正忙碌着。不一会儿,伴随着一阵“嗡嗡”声,无人机在空中洒下一片薄雾。
高丕全说:“两台无人机,一台能带60斤农药,一天飞防1000多亩地。现在地里几乎见不到背着喷雾器打药的农民了,都是用机器打药,省时省力,效果还好。”
4月底,正是小麦秀穗期,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节。无人机飞手们每天奔波在不同人家的麦田里忙碌,而他们大多从农民转化而来。
高丕全介绍,我们的飞手原来自己种着100多亩地,土地托管后,现在专门做飞防,专为农民服务。
农忙季节,飞手不仅要在济阳当地工作,还会到周边的德州、滨州等地帮种粮大户用飞机打药。
除了无人机外,农场里的植保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各种器械都有专人负责。传统的农民有了许多新的职业头衔。
高丕全由一个普通农民成为专门为农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的职业农场负责人;济阳区前三里村的一名村民成为专业运输司机。他带着自有的三轮车,加入蓄松家庭农场运输队专门搞运输服务,仅一个麦收季就能赚4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