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写在黑土地上的劳动者之歌(奇迹在这里诞生)(4)

走进北大荒博物馆,一面长达25米的铜墙引人沉思,墙上镌刻着1.2万多名拓荒者的名字。“这仅是其中一部分,北大荒开发建设以来,共有5万多人长眠在了这片黑土地。”讲解员介绍,“70多年风雨兼程,铸就了宏伟篇章。每年大地上那层层的麦浪,就是一首首写在黑土地上的劳动者之歌。”

“真正的生活,就是开拓。有志者事竟成,有坚强的事业心,人生才显得充实,精神才有所寄托,困难才得以克服,高峰才可能攀登。”

——张源培,被誉为“北大荒奶牛之父”。

“我并不富有,更不是富豪,我可以穿一双胶鞋几十年如一日走在田埂上,我可以用一支圆珠笔写满几十本厚厚的笔记,但是,为了垦区水稻事业的发展,我什么都舍得。人这一辈子图什么?图事业、图理想,我图的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吃上北大荒香甜的大米。”

——徐一戎,被誉为“北大荒水稻之父”。

“那时晒场上堆着不少粮食。因为这是国家的,我们没有一个人去动一粒。”

——孔德喜,八五三农场粮食保管员。上世纪60年代,粮食成为国家的紧缺物资。他日夜守着如山的粮堆,即使长期挨饿,也不曾动过一粒粮。

“共产党员只能自觉适应革命,决不能要求革命适应自己。”

——张文忠,作为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战士,在北大荒奋斗了一生。

“苦干实干,誓叫荒山变青山。”

——孙俊福,宁安农场工人。在没有电、没有文化生活的大山里,从1976年到1995年共植树48万株,总面积达1480亩,为国家创造财富1600多万元。

“北大荒,红旗扬,好风光,生产大军上战场。赤手举,空拳张,裸头顶,露脊梁,真兄弟,好儿郎!草盖房,苇作墙,苇折薪,草照亮,草铺褥,苇垫床。今日草为人用人作主,昨日地被草占草为王……筚路蓝缕功勋大,移山填海任务忙,胼手胝足形骸苦,掀天揭地志气昂。点大豆,种高粱,苞米高,小麦黄。冬非不冷,秋非不凉,虫咬非不痛,日灼非不伤,更非粗粮胜细粮,人坚强……何谓劳动生产?何谓社会主义建设?何谓开辟北大荒?不是寒彻骨,何处梅花香?不是人劳碌,何由谷满仓?不为机器早替人力苦,何须六亿五千万人齐紧张!……何家子,何氏娘,何等英雄何模样,首开北大荒。不奇巧,太平常,一群小儿女,几多少年郎,跟党走,干劲升,无他长。”

——聂绀弩《北大荒歌》

《人民日报》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