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精准施策,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取得重大进展,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重要支撑。针对特困人员,如何精准施策为他们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怎样推动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丁元竹。

“兜底线、保稳定、促发展,社会救助格局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丁元竹介绍,我国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低保与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统筹衔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加快推动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据介绍,当前,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水平也不断提升。到“十三五”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78元和每人每年5962元,比“十二五”末分别提高50.3%和87.6%。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不断加大。

“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是新时期社会救助工作的特色与亮点。”丁元竹介绍,各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简化社会救助申请、审核、确认程序,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越来越多的相关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就近可办”,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携手推动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丁元竹表示,一方面,拓展数据采集广度深度,完善多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机制,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和帮扶。另一方面,用精细服务解决好“数字鸿沟”问题。比如,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优化线下窗口和服务渠道,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

推荐阅读

军事

  • 特朗普回应特鲁多辞任自由党领袖 继续嘲讽加拿大

  • 詹妮弗·洛佩兹和本·阿弗莱克分手五个月后达成5.5亿美元离婚协议

  • 赖清德突然亮出“杀手锏”?不到24小时,国台办回应非常直白

  • 马斯克发起是否该解放英国的投票 争议性言论升级

  • 美国加州已进入紧急状态 山火蔓延导致大规模断电

  • 丹麦回应特朗普长子将访格陵兰岛 非正式访问引发关注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