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部门发布了推广科技小院模式的通知,这让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提升科学素质、培养涉农专业人才的科技小院,再次进入人们视野。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科技小院已经涵盖30余所涉农高校、覆盖20多个省份、数量达到400多个,关于科技小院,还有这些有意思的知识点。
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诞生于2009年
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为连接科研工作与实际生产,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农民,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张福锁院士带领研究团队深入生产一线,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探索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8年,北京第一家科技小院在密云东邵渠镇西邵渠村正式挂牌。彼时的西邵渠村,是北京234个低收入村之一。当时,具体负责驻村服务的仍是张福锁院士带领的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张福锁曾建议在北京低收入村建立“北京科技小院”,打造新型科技帮扶样板,这是科技小院落户北京的开始。
自2018年5月北京市委统战部开始在北京推广科技小院,迄今全市已建成科技小院63家,辐射带动周边303个村,辐射低收入户1900多户,解决2000多人就业,实现农民技术培训2万余人次。
2022年3月22日,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决定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通知》旨在通过研究生培养单位把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科技小院比你想象的更有趣
科技小院也关注气象。2021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了首个气象科技小院。据介绍,气象科技小院融合气象大数据和前端气象科技,开展气象灾害科普、农民培训、精细化棉花气象服务,村民、棉农通过VR设备,亲临自然灾害现场,气象专家坐镇,也实现棉农与气象服务常态化“零距离”。
科技小院其实很漂亮。2021年8月,我国首个花卉科技小院落户昆明晋宁区昆阳镇,旨在以科技支撑现代化花卉发展。在当地建设的千亩花卉产业现代示范园,年产切花月季可超过1500万枝。
科技小院不仅关心农作物,从这里“走出”的虾蟹、小毛驴,也让地方的产业发展有了新模样。2020年,河北阳原县建成“阳原驴”保种中心、良种繁育中心,实施阳原驴种质资源保护,获评中国农技协全国唯一“驴产业科技小院”。
2019年11月,江西九江彭泽以虾蟹水产为特色,挂牌成立了虾蟹科技小院。当时,在小院技术指导下,稻虾共作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目前彭泽县已成为江西省虾蟹的主产地之一,2019年养殖小龙虾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6亿元左右。
历经三次升级科技小院3.0版本来了
据中国农业大学介绍,起步于河北曲周的1.0版本科技小院,意在探索精准的扶贫模式,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创新农业生产组织与服务模式,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改善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三农和谐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培育有理想、肯奉献的知农爱农型人才。简而言之,就是实现农业生产高效、农民增产增收、学生知农爱农。
而随着深入推进,科技小院2.0版升级为探索产业扶贫模式。也就是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绿色发展与脱贫攻坚等国家需求,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综合平台。针对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系统研究,精准施策,助力产业绿色转型与精准扶贫;培育面向农业绿色发展的应用型、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即实现产业绿色升级、农民生活富裕、教师立德树人、学生创新创业。
目前,科技小院正向3.0版升级,总体来说,就是立足新时代,强化党建引领,以产业绿色升级为抓手,培育新农人,增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推动文化和生态振兴全面实现,创新可复制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也就是实现农业产业兴旺、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治理有效、乡村文化繁荣、乡村美丽宜居。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