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正文

权威访谈丨张扬对话郑忠伟:如何夯实免疫屏障?(2)

最后一个是可负担性,这两者没有显著差异。

我们可以这样说,mRNA疫苗是新技术路线,灭活疫苗是经典技术路线,不能说某种疫苗更先进,另一种更落后,这样的比较是不科学的。

记者:现在大家都陆续接种了三针疫苗,之后还会再接种第四针、第五针吗?

郑忠伟:第三针的接种非常必要,三针最长追踪时效已经半年多了,更长时间后是否需要进行第四针接种,我们也在做研究,现在讨论为时尚早。

记者:目前的疫苗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预防效果怎么样?

郑忠伟: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有效的。两剂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重症和死亡风险。加强针接种以后,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达到98%,还能够有效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突破感染风险。

现在我们也在积极推进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研发。我们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但是目前还不需要替换现有的疫苗。

记者:不同年龄群体对疫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否有不同?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如果接种灭活疫苗,会比年轻人群体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吗?

郑忠伟:目前全球60岁以上老人当中,使用中国疫苗的人数已有数亿人,最高的年龄是106岁。我们发现,老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还略低于年轻人。

老年人是最脆弱的人群之一,除了对疫苗过敏的老人,一定要做到“应接尽接”。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发生感染以后,出现重症、死亡的风险更大,更应该接种疫苗。在基础疾病急性发作期的老人应暂缓接种。

由于我们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还比较低,特别是高龄老人,这部分人死亡风险非常高。我们现在80岁以上的老人,是2900多万,当中没有接种疫苗的老人有1500万左右。如果我们“躺平”,这1500万人中有10%被感染的话,就是150万,我们能承受这个后果吗?

“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中国太大,任何一点很小的疏漏,它最后产生的绝对数都是庞大的。我们的防疫政策是基于中国现实条件的。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

策划:张扬

记者:张扬、刘春晖、赵世通、李桢宇、马原驰、麦凌寒、宋育泽

新华社张扬工作室制作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