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功勋模范丨顾方舟: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题:顾方舟: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顾天成

也许,许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但却对儿时吃过的白色小“糖丸”印象深刻。正是这样一粒粒不起眼的小“糖丸”,帮助中国消灭了脊髓灰质炎病毒。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位老人为之奉献一生的传奇故事。

这位老人,就是“糖丸爷爷”,是病毒学家、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科技攻关的先驱者、“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顾方舟。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生病的对象主要是7岁以下的儿童,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若病情严重,还会危及孩子生命。

时钟拨回到1955年,小儿麻痹症在青岛、上海、济宁、南宁等地蔓延。疾病暴发之初,有家长背着孩子跑来找顾方舟,希望他能给孩子治病,顾方舟却束手无策……这件事一直影响着他。我国当时每年有一两千万名新生儿,他知道早一天研发出疫苗,就能早一天挽救更多孩子的未来。

1957年,顾方舟正式开展脊髓灰质炎研究。从此,与脊髓灰质炎打交道成了他毕生的事业。

当时,国际上存在两种疫苗技术路线。一种是灭活疫苗,也称为死疫苗,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使用,但要打三到四针,每针价格几十块钱;另一种是减毒活疫苗,成本是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因刚刚发明,药效、不良反应等都是未知数。

深思熟虑后,顾方舟认为当时我国人口多、生产力欠发达,他认定,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只能走活疫苗路线。

就这样,顾方舟自己带人挖洞、建房,以他为组长的一支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在昆明远郊的山洞搭起了疫苗实验室。

疫苗在动物试验通过后,进入了更为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按照顾方舟设计的方案,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三期,其中,第一期需要在少数人身上检验效果。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