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京张大地的奥运回响(4)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冬奥办副主任雷为民介绍,在以往的奥运会中,场馆清洁能源的使用已有所体现,但北京办奥“更胜一筹”。“2019年1月起,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始输送至北京各场馆,赛时赛区内绿色电力使用率达100%。未来,冀北地区每年还要向首都输电,提供北京年用电负荷的20%左右。”他说。

曾经的崇礼被当地人形容“全城一条路,没有红绿灯”,医疗基础薄弱。时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的敖英芳,带领北医三院团队与当地医务人员整合,北医三院崇礼院区由此挂牌成立。

赛时,崇礼院区闭环内140余人圆满完成保障任务,得到中外运动员、官员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我们历时三年多将崇礼院区打造成三级医院,成为张家口赛区第一转诊救治医院,同时成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敖英芳说,“我们将为后冬奥时代的国家冰雪运动战略规划、京张地区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保驾护航。”

残健融合更密切

从30%参演人员为残疾人的冬残奥会开幕式,到无障碍设施让各流线顺畅衔接的冬残奥村、场馆,无障碍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温暖撒播京冀两地。

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运动员更衣室、无障碍坡道等设施设计十分周到,引来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的夸赞:“这里是我经历过的历届冬奥会中最棒的冰壶场馆。”

赛场之外,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气膜式冰壶冰球运动馆开展面向残疾人群体的体验。“这场地真是太棒了!真冰就是爽!”前来体验的刘素玲兴奋地说,旱地冰壶无论在重量和质感上都无法和专业场地比,在真冰上体验太开心了。

作为北京市无障碍环境监督员,杜鹏在赛会筹办期间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体验和勘查无障碍设施。“不断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不仅为冬奥、冬残奥保驾护航,也为我们残障人士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他说。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