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节令之美·惊蛰|惊蛰雷动,为何虫子出洞?

春雷乍响,万物生长。3月5日迎来惊蛰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天气转暖,蛰虫惊醒,迎来“九九”艳阳天。惊蛰节气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春雷惊百虫”?气象、农业专家为您揭秘。

节令之美·惊蛰|惊蛰雷动,为何虫子出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副教授江晓东介绍,所谓惊蛰,字面意思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这里涉及两个要素:雷和虫。

从气象特点看,惊蛰前后气温回升加快,雨水增多,寒冷的日子即将过去。除东北、西北外,全国其他地区平均气温都回升到0摄氏度以上。此时土壤温度升高,伴随着暖湿空气势力的增强,空气中水汽逐渐充沛。高耸的雷雨云系在这一时期得以发展,云中正负电荷激烈碰撞,使春雷响彻天际。不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春雷发生的时间并不一致,纬度越高、大气越干冷,春雷发生越迟。惊蛰节气,生活在我国江淮、江汉地区以及重庆的人们,可以听到初雷。

节令之美·惊蛰|惊蛰雷动,为何虫子出洞?

“至于‘春雷惊百虫’,实际上是古人对物候现象成因的一种误解。”江晓东说,古人认为,惊蛰节气前后,频繁的春雷“叫醒”了冬眠的昆虫,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孵化。但实际上,地下冬眠的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真正让它们结束冬眠、爬出地面的原因是气温回升。

节令之美·惊蛰|惊蛰雷动,为何虫子出洞?

推荐阅读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