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灯谜,藏在市井里的无声烟火

元宵节还没到,北京南锣鼓巷中的一家饭店门口,就张贴出一张告示,元宵节当天,店里举行打灯谜活动,所有顾客都可以到店里赏灯猜谜,猜中者有奖。

元宵节原本是灯节,从宋代开始,满目琳琅的花灯,和五花八门的谜语结合在一起,千年传承,古老而又常新,它们藏在光影流转的花灯中,挂在人潮往来的市井间,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新闻旧事尽在其中,装点节日,也传承文化,不论是谁,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也都能在破解谜题之后,获得小小的满足。

灯谜,藏在市井里的无声烟火

猜灯谜。资料图

冬奥,图画里的秘密

古老的中国灯谜,却能随时跟最新鲜的时事结合起来,其中自然包括2022年北京冬奥。

“图中有秘密,打一个名词。”王谦缓缓说出一个谜面,这一天,刚刚正月初十,2022年春节尚未结束,冬奥赛事正酣。“其实这个不难猜,图字的中间是一个冬字,奥有隐秘的意思,所以谜底就是冬奥。”王谦说。

王谦是北京灯谜协会的会长,他的本职是一位物理学教授,早年即喜欢灯谜,年少时参加过多次灯谜大赛或灯谜活动,到北京后,几乎每年都会参与组织春节期间的灯谜活动,尤其是地坛庙会的灯谜活动,每一次他都会制作很多新的灯谜,供逛庙会的男女老少猜谜。

灯谜,藏在市井里的无声烟火

北京灯谜协会会长王谦。受访者供图

猜谜,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的活动,尤其是灯谜,题材广泛,而且常常切合时事变化。比如冬奥会举办,王谦就自制了很多和冬奥、奥运相关的谜语。

“有一个谜语,‘奥运PK奥迪’,打一句歌词。”王谦说,“奥运和奥迪之间有个共性,都有环,奥运的标志是五环,奥迪是四环,所以答案是‘你比四环多一环’,这是相声演员岳云鹏常唱的《五环之歌》,很多人都熟悉。这也是灯谜常见的做法,用日常熟悉的事物做题材,通过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制作成谜语。”

和冬奥相关的灯谜还有许多,王谦介绍,“‘涪’,打一个体育设施,这是一个拆字谜,谜底就是谜面中,答案是水立方。还有猜冬奥项目的,比如‘雹子’,谜底是冰球,雹子不就是一个冰球吗。还有一句生活中常见的俗语,‘少废话,赶紧溜’,答案是短道速滑。”

早在申冬奥的时候,王谦就曾制作过一个相关的谜语,谜面是“老上海的秘密,”谜底是“申奥”,“申是老上海的代称,奥是秘密、隐秘,合起来就是‘申奥’。”王谦说。

灯谜,生长在文化中

从宋代至今,出迷人乐于在汉字里设置谜团,与璀璨烟火和满街花灯一起,构成了元宵节最快乐的风景。

王谦喜欢上灯谜,就和灯谜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有关。在久远的历史中,谜语,这种展现文字奥妙的游戏,就一直存在于中国文化中。

王谦介绍,“中国的文化,往往起源于民间,成熟于庙堂,谜语也是如此,比如中国的赋、咏等文学,常常讲究不指本事,多方描摹,咏梅全篇不用一个梅字,却能把梅花生动地展现出来,战国时期的荀子,有一篇《蚕赋》,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谜语的定义,最早出现在汉代,王谦说,“汉代刘勰写的《文心雕龙》中专门有对谜的定义,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就是拐着弯儿说话,让人在迷茫中猜测探寻。这种方式,在传统文化中比比皆是,比如四大名著,都大量使用了这种表达方式。举例来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学艺的地方,叫做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这是典型的谜语的逻辑,斜月三星其实就是一个弯钩三个点,就是一个‘心’字,灵台、方寸也都是古代形容心的词汇,这和古人认为修行即修心是相符合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和杨修的故事,比如‘一盒酥’的故事,干脆就是猜谜了,《红楼梦》中更是大量使用谜语的方式,比如十二金钗的判词,都是让人去猜。”

谜语和花灯结合在一起,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王谦介绍,“元宵赏灯的历史其实更久远,在不断的发展中,元宵花灯也在增加新的内容,灯谜是典型的一种。古人在灯上写上谜语,让观众去猜,猜中了可以得到小小奖励,这种活动,让观赏的人们可以参与其中,发生互动,极大地丰富了元宵赏灯的乐趣。”

灯谜,藏在市井里的无声烟火

2021年元宵节当天,丰台南宫巨型鹦鹉花灯。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明代阮大铖曾写《十错认春灯谜记》,是一部以灯谜为题材的传奇幽默喜剧,也被认为是灯谜集大成者的表现,王谦介绍,“阮大铖本人的褒贬,历史上已有定论。仅从作品看,这部作品,在灯谜发展的历史上确实有很强的代表意义,文中有一句话,说‘市语儿几行,人名儿紧藏,教你非想非非想’,说尽了灯谜的内涵。”

传统,老北京的灯会

老北京的灯会,在明清时代尤甚。灯市口是明代灯会的举办地,灯会共有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10天中,灯火彻夜长明,各种街头艺人表演络绎不绝。清代后,灯会移到东四大街,此外在前门外、琉璃厂、地安门大街等地亦有灯会。

灯谜,藏在市井里的无声烟火

2021年元宵节当天,丰台南宫灯会。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灯会中,总是离不开灯谜,《燕京杂记》中曾记,“初二至十六,开琉璃厂,上元设灯谜,猜中以物酬之,俗谓之打灯虎。谜语甚典博,上自经文,下及词曲,非学问渊深者弗中也。”清代文人李彦章的《帝京踏灯词》中,有一节“灯谜”的小诗,“画屏深护绿玻璃,小谜灯前密字题。”

灯谜雅俗共赏,但制作灯谜并不容易。王谦介绍,“玩灯谜,要了解各种犄角旮旯的知识,简单的灯谜,花点儿心思可以猜出来,比如一个谜面说,‘不要老讲故事’,打一个电视节目的名字,谜底是‘整点新闻’,故事和新闻形成对比,比较容易猜出来,再如一个谜面说‘宋太子’,打一个故事名,谜底是‘赵氏孤儿’,宋朝皇帝姓赵,皇帝称孤道寡,皇帝的儿子可以叫‘孤儿’,一一对应。”

以灯谜制作而言,老北京的灯谜盛于民国时代,王谦介绍,“民国时代,北京成立了两个著名的谜社,一个叫‘丁卯谜社’,一个叫‘北平射虎社’,射虎即猜谜,两个谜社中,聚集了很多文人精英,其中有一位张起南,他自称‘谜癖’,后人则称其为‘谜圣’,他一生制作了很多谜语,还写了一部《橐园春灯话》,这也是第一部系统讲述谜语原理的文艺理论书籍。”

民国时代,商业的繁荣,使得灯会的热闹更上一层楼,文字记载显示,民国时,大栅栏、前门、厂甸等各个庙会上,花灯、灯谜常常是主角之一,尤其是许多知名的商号、商店门前,多挂花灯,并举行猜谜活动,猜中有奖。

传承,灯谜从不过时

和许多传承逐渐衰弱的传统文化、传统习俗不同,谜语的生命力来自民间市井,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王谦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灯谜愈发繁荣,灯谜协会就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经常举办各种灯谜活动。尤其有意思的是,那时候,《北京晚报》每周都有一条有奖灯谜,邀请灯谜爱好者制作灯谜,登在报上,由读者来猜。

改革开放后,灯谜这种民间艺术也快速发展,1987年,中华杯灯谜大赛举办,在全国各地初选出20位选手,在北京进行决赛。王谦当时是吉林省的选手代表。

“那时候,灯谜遍地开花,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各个庙会上,都有灯谜。”王谦说。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的灯会、灯谜并没有衰弱,反而在大都市中展现出另外一番风采,北京地坛庙会,每一届都有灯谜的部分,其他各个庙会上,灯谜也是常见的活动,王谦告诉新京报记者,近些年来,每一届地坛庙会,他都会制作许多灯谜,带到庙会上,让观众们猜,他曾经以为喜欢灯谜的人不会太多,但实际上,从儿童到老人,灯谜场地前往往站满了人,每次带去的灯谜,大部分都能被猜出来。

“猜灯谜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雅俗共赏,从雅的角度讲,它往往带有很强的知识性,不管是传统文化中的内容,还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能融入灯谜中。从俗的角度说,灯谜五花八门,任何人都可以猜上一猜,猜中了有满足感,猜不中,也可以享受探索秘密的乐趣。有趣的灯谜,如‘从不自量’,打一个称谓,谜底是‘老丈人’,老是丈量别人,从不丈量自己。还有需要了解特定知识才能猜出来的,如有一个谜面‘武二要远行’,打一部电影名,谜底是《一步之遥》,这个就比较难猜,实际上,在古文中,武有半步的意思,两个武就是一步,远行是遥,所以叫《一步之遥》。”

如今,灯谜不只在春节和元宵节才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灯谜在今天,正辐射到更多的领域,许多社区和学校,都把灯谜作为传统文化加以弘扬,让更多人了解灯谜的历史和故事,也学会怎么才能更好地打灯谜。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推荐阅读

军事

  • 好莱坞招牌都被烧了,拜登紧急到访加州

  • 媒体:尹锡悦或被社交平台算法坑了

  • 特朗普重启疯狂模式!抢岛夺河吞邻国

  • 加州野火蔓延,一消防员救下美国国旗

  • 美主持人问加拿大人为何不想成美公民 傲慢言论引发争议

  • 疑似尹锡悦在官邸散步画面曝光 体型步态引猜测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