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有的国情跟未来的目标相比,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会经历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
我们现有的国情面临着“三高一短”的基本局面。在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耗国里,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在总能源的比例、以及煤炭在三种化石能源的比例都是最高的,是一个明显的高碳的能源结构。第二,现有的世界产业分工和中国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阶段是典型的高碳产业结构,煤电、钢铁、水泥等产业是大家公认高碳、难减碳的行业,在全球产业界里中国的占比最高,比例高就意味着未来的任务重。第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在进一步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当中,我们在增量当中求减碳,也新增了更多的困难。第四,“一短”是指“30·60”,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我们只有三十年,跟欧美五六十年甚至六七十年的周期相比,我们的时间更短。
即使有这么多的困难,为什么还要下决心去做?就是因为从资源依赖型经济走向技术依赖型经济,正好跟绿色高质量发展、跟我们努力要做的方向完全一致。我们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不能掉队,实现未来的经济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的任务非常重。国际能源署做过一个分析,如果从现在起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六大类支撑碳中和的技术中大概有50%甚至更多还不够成熟,需要科技创新逐步实现。中国科技部组织中国的专家做过中国支撑碳中和的科技技术的分析,结论是我们现有能够完全商业化的技术大概能完成减碳任务的1/3,还有1/3的技术仍处在示范性阶段,最后1/3处于概念和基础研究阶段。所以真正要完全商业化,我们可能比全球的平均值任务还要重,接近2/3的科技研发任务需要逐步完成。
我们在很多方面有一些技术积累,甚至在风、光可再生能源,我们也有技术储备和综合成本优势。但是如何保持和发扬这些优势,还有很多基础研究阶段的科技创新需要我们去努力,这也是我们未来发展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