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7月18日电(孟丽)7月17日,位于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景区内的南峪村高端民宿,迎来北京疫情后的第一波20多位客人。7月18日,入住人数增至近70人。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说,在野三坡大景区的带动下,通过大力发展高端民宿产业,全村691人人均年收入已从1999年的2000多元增至8800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南峪村只是野三坡旅游扶贫的一个缩影。涞水县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辖区内的野三坡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景区不断丰富拓展旅游内涵,打造全域旅游的同时推行独具特色的“双带四起来”旅游扶贫模式: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把产业培育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利益联结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
据野三坡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树起介绍,此模式已被列为全国“十大扶贫模式”之一,辐射4个乡镇70多个行政村,2300多家乡村宾馆,5946人实现脱贫,受益人口近10万人,成为涞水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景区带村,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通过以旅游规划带村、以旅游业态带村、以基础设施带村、以旅游环境带村、以旅游培训带村、以旅游营销带村、以资产平台带村,野三坡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多途径参与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好处。
2016年,涞水县借承办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之机,先期标定野三坡景区33个贫困村进行重点打造,进而推动旅游扶贫由景区贫困村向深山区乡镇延伸。
今天,站在野三坡百里峡艺术小镇的广场举目四望,四周太行山连绵起伏雄浑壮美,眼前拒马河波光荡漾秀美如画。投资2亿元的小镇,身披“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外衣,把野三坡浓郁的山野风情与现代前沿文化完美融合。昔日的深山贫困村脱胎换骨蜕变成有浓郁文化韵味的美丽乡村。
地处野三坡旅游核心区的涞水县三坡镇,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目前共有星级宾馆、特色农家院1500余家,特别是近年打造的高端民宿50余家,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2500余户8000余人。该镇松树口村经营“大山农家院”的村民张宝山,如今的收入是6年前的10多倍。
1000多人的山南村2018年底脱贫出列。但是脱贫后如何保证脱贫户稳定增收、不返贫,成为脱贫工作最大的考验。经过多方论证,山南村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我们村地处平西抗日根据地腹地,是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冀热察区委所在地。这两年我们对革命旧址加以保护,2019年4月正式启动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山南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革介绍,到2019年底,该村共接待游客三万两千人,直接解决村民长期就业20余人,间接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和十几户农家院的收入。
据涞水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晓峰介绍,野三坡“景区带村”扶贫效果明显。目前,全县已有33个村编制完成并纳入旅游总规划当中,旅游特色村达到28个,31个村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立足旅游资源与生态资源共享,涞水县政府投入1000万元旅游扶贫基金,入股野三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山区扶贫对象每人获得股份,每年分红1000元。
能人带户,架起脱贫攻坚的桥梁纽带。通过法人带、回乡创业带、先富群体带、党员带,野三坡在借助旅游资源扶贫的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就业,努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群山环绕的南峪村,依托高端民宿带动20多名当地农民当上小院管家,实现了就业。今年63岁的蔡景兰,爱人身患尿毒症,生活困难,虽然超龄,但被破格录取为小院管家,靠着村集体的帮助和自己的双手,摆脱了贫困。据段春亭介绍,2019年,该村共收入319万元。今年5月1日至6月16日,虽然受疫情影响,15家高端民宿收入仍有60多万元,小院管家每人工资达到3000多元。
今年46岁的张翔家在涞水县九龙镇大龙门村,因看到家乡漫山遍野的杏树无人管理只靠天收,他毅然回乡创业,于2015年3月成立了河北省龙云岭食品公司。他介绍,该公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杏核需要靠人工开口,用工七八百人。普通工人开口一斤杏核一块钱,贫困户公司再多补助0.5元,工人一天仅这一项就可以收入四五十元。2016年,龙云岭公司被确定为乡级扶贫产业平台,政府按照每名贫困人口5000元的标准,将197.5万元扶贫基金注入平台,通过“政府+公司+平台+农户”模式,让贫困群众分红。如今,龙云岭公司拥有核心内部林业基地5000余亩,年产值4500万元。从果实采摘到加工杏核,解决当地1000多名农民和贫困户就业。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余俊杰)记者17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各地各级文旅部门将通过对接政策服务、加快旅游基建建设、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一揽子利好举措,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加快推进旅游市场复苏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余俊杰)记者17日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各地各级文旅部门将通过对接政策服务、加快旅游基建建设、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一揽子利好举措,助力乡村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