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走向小康之路的赫哲族(2)

走向小康之路的赫哲族(2)
2020-07-04 07:32:01 新华网

经历沧桑巨变,踏上全面小康路

滔滔黑龙江水,见证着赫哲族的千年沧桑巨变。

新中国成立前,赫哲族仅存300余人。

苦难的日子,让82岁的赫哲族老人何桂香记忆犹新:“以前在山上住地窨子,靠打猎捕鱼为生。在船上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夏天被蚊虫咬得浑身包,秋天冻得手生疼。”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赫哲族人口逐步恢复。

1952年,第一个赫哲族民族村八岔村(互助组)成立。1956年,第一个赫哲族民族乡八岔赫哲族乡成立。

如今,赫哲族聚居地已经形成“三乡五村”格局——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四排村、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赫哲村、抚远市乌苏镇抓吉赫哲族村,总人口超过5000人。

走向小康之路的赫哲族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村民李志国驾驶拖拉机运输渔船(6月12日摄)。新华社发(张涛 摄)

打鱼,是赫哲族沿袭几千年的谋生手段。但由于过度捕捞,捕鱼量下降,赫哲族生活难以为继。

“国家拨给拖拉机,派来技术员,兴修水利,帮我们‘洗脚上岸’。”1996年,八岔村尤洪军率先开荒种地,从渔民变为农民。

转型是艰辛的。开荒地位于江心岛,冬天,跑冰面运农机;春天,驾小船送农资。

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岛在汗水的浇灌下变为良田。如今,尤洪军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种植大豆、玉米等6000多亩,全年收入120多万元。

走向小康之路的赫哲族

  这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赫哲村的赫哲族特色房屋(6月19日摄)。新华社发(张涛 摄)

赫哲族常说,江里有金又有银,就看你手勤不勤。勤劳的赫哲族追逐着致富梦。

走向小康之路的赫哲族

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鱼骨工艺艺人孙玉林展示自己制作的的鱼骨作品(6月13日摄)。新华社发(张涛 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