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6月30日电 题:山海偕行 敢拼会赢
新华社记者涂洪长、董建国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跨越千里之遥,赓续24年之功,闽宁对口帮扶协作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唱响了小康路上的“山海经”,成为中国脱贫故事中的精彩篇章。
闽宁生态移民示范村、闽宁学校、闽宁儿童福利院、闽宁敬老院……“闽宁”二字,在宁夏大地镌刻下印记,两地同心战贫困的成果俯拾即是。24年心手相牵,从单向扶贫到产业对接,从经济援助到社会事业多领域深度合作,闽宁协作形成独具特色的“闽宁模式”,开创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扶贫协作道路,是我国贫困地区通过对口扶贫协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和缩影。
知难不难,事在人为。24年来,山一程、水一程,一支支连接山海的工作队从八闽大地走向宁夏六盘山,他们以燕子垒窝的恒劲、水滴石穿的韧劲,将扶贫接力棒一棒一棒传下去,用感人故事书写了脱贫攻坚战役的精彩答卷。
他们中有福建省扶贫办原主任林月婵,先后到宁夏40多次,把他乡当故乡,成为西海固百姓口中的“林大姐”;他们中有援宁干部马国林,在黄土沟奋战了80天,终于在固原甘城乡打出了第一口井;他们中也有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将发明的菌草技术通过闽宁协作传到了六盘山下,富了百姓也美了生态……一桩桩、一幕幕,福建援宁工作队员们躬身为桥,消弭山海的距离,他们的事迹洒落于西海固的沟沟坎坎,铸就感人至深的“闽宁情缘”。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不是扶持一口井,而是涌动万眼泉。从发展马铃薯、中草药、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到合作成立扶贫产业园带动群众就业,闽宁协作实现了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激发了当地摆脱贫困的蓬勃动力。
携手奔小康,山海亦通达。无论是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还是巩固脱贫成果,今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要攻克的难关还有不少,决不能松劲懈怠。让我们一鼓作气、再接再厉,汇聚合力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决胜脱贫攻坚,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异答卷。
20多年来,闽宁两地是如何携手并肩把“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现在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闽宁对口帮扶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迪?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考察调研,第一站是吴忠市红寺堡镇弘德村。在村里,他走进了闽宁协作“订单化”援建的一座扶贫车间。村里的老人和留守妇女是脱贫的薄弱环节。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刘羊旸)记者30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三区三州”和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按期全面完成,标志着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了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获得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