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6月30日电 题:李艳英入学记
新华社记者李自良
5月20日,14岁的傈僳族姑娘李艳英终于高高兴兴上学了。原本以为这一辈子不可能念上书的,“第一次走进了学堂”“就像做梦一样”,她说。
怒江大峡谷。碧罗雪山深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里甲乡俄科罗村。李艳英就生活在这个村子里。
不让李艳英读书,李艳英的父亲开阿达、母亲娜华三是下了决心的。李艳英是家里的“老大”,“得帮着家里干活,帮着照顾弟弟、妹妹”“又是女孩子,终究要嫁人,何必!”
在前几年乡村干部、学校老师到村里动员适龄孩子上学时,开阿达、娜华三用类似“家里忙,再推后一年再说”“已经读过了”的话语进行搪塞。居然搪塞过去了。
在脱贫攻坚“补短板”中,李艳英终于“暴露”。为查核贫困农户失学、辍学人员,云南在全省范围逐户比对户籍、学籍、在校人员。人证俱获:李艳英“从未上过一天学”。
像李艳英一样的孩子,福贡查核出400多人,云南省1.6万多人。
紧接着“劝学”:县领导落实“1对1”责任,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孩子“一个不少”上学。福贡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过建文是李艳英上学的责任人。
好险,李艳英已经快不适龄。6岁至15岁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年龄。再过一年,李艳英就超龄了。
今年2月份,过建文第一次来到李艳英家。说明了来意后,李艳英的父母一口回绝:不愿,不能,不必。
这还算见到了李艳英和她的父母。此后,过建文一行不时来“造访”,却总是吃“闭门羹”——李艳英一家知道过建文要来,“不堪其扰”,把门一锁,走了。
每次前往李艳英家,车程1个多小时。有一段路还不通车,需步行半个多小时。
新华社乌鲁木齐6月30日电 题:党员要冲锋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赛买提·艾买尔“战”贫记 新华社记者杜刚 6月下旬以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有些闷热,50岁的赛买提·艾买尔迎来一年最忙碌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