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6月13日电 题:文物之美,如何赋彩小康社会?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
时庄,河南淮阳的一个普通小村庄。
2019年,在一个总投资过亿元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即将落户的关键时刻,考古工作者在村里发掘出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时庄遗址”。“遗址就是未来我们村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我们村的‘金色名片’。”时庄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说。
13日,我国又一次迎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国家文物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桂林主办的“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题论坛上,时兴荣讲述了自己和乡亲们对文物工作从“抓紧完成考古,好让项目推进”到“遗址是时庄人的根和魂”的巨大转变。在未来,时庄计划发展以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文物工作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
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题,来自各地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从文物增强文化自信、文物点亮人文城市、文物提振乡村振兴、文物助力脱贫攻坚等不同角度,用数据、案例阐释文物作用,探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长期关注文物文化工作的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教授沈小勇看来,时庄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保护历史文化就是保护生产力”。他说:“在乡村如此,在城市亦如此。以杭州为例,历史文化,是杭州经济的最大‘卖点’。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最大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杭州经济的‘卖点’。”
“文物工作与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相得益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在城市,文物是备受青睐的发展名片,为保存城市文脉、展现城市风采提供支撑;在乡村,文物是环境改善的优质资源,为葆有地域风情、留住美丽乡愁增光添彩;在老区,文物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引擎,为提振经济、促进当地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在校园,文物是孩子们十分喜爱的知识课堂,为文化代际相传、文明生生不息赋予勃勃生机……”
鄂州机场出土800余件文物 湖北鄂州机场作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其文物保护项目已竣工通过验收。作为继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后湖北省最大的文物保护项目,该项目获得丰硕成果。在各方的配合支持下
原标题:袁姗姗手捏文物遭吐槽,称“没事,还能再修复”1905电影网讯 近日,袁姗姗在某节目中观看一件汉代时期的文物,她用三个手指捏着文物中间提起,一旁的杜海涛则用手护着文物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