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6月13日电(记者王春雨 杨喆)“在街津口赫哲族乡,有勤劳勇敢的赫哲人。而我站在高高的街津山上,向着东方,迎着太阳,高唱伊玛堪。”在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的莲花河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吴宝臣穿着传统民族服饰,用赫哲语演唱着一段伊玛堪。
赫哲族世居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因其生活区域是祖国的东方,赫哲族也被称为“守望太阳的民族”。伊玛堪是赫哲族说唱艺术,它代表着赫哲族的文化传承,伴随着赫哲族实现了从渔猎游牧到定居农耕,再到迈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街津口赫哲族乡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乡党委书记王利兵告诉记者,全乡有赫哲族537人,赫哲族贫困户18户、贫困人口26人,已于2019年全部脱贫。
82岁的赫哲族老人何桂香一直生活在此,在她看来,生活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以前在山上,住‘地窨子’,靠打猎捕鱼为生,后来下山住泥草房,你看现在这房子!”何桂香一挥手,指着自家宽敞明亮的砖房说。
在街津口赫哲族乡,处处可见保留着赫哲族传统建筑元素的住宅。赫哲人告诉记者,以前住“地窨子”和泥草房时“冻得直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逐渐丰富起来的特色产业,让赫哲人脱贫致富有了更多抓手。
在同江市绿农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玫瑰园里花香四溢。合作社理事长刘津江告诉记者,合作社于2017年开始种植玫瑰,每亩效益有5000元左右,再加上鲜食玉米加工、熏鱼厂等产业,带动全乡赫哲族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
晨光微露,街津口乡渔业村赫哲族脱贫户尤士香一早就来到合作社采摘玫瑰。
59岁的尤士香过去因病致贫,最困难的时候,需要靠领救济粮生活。
“在合作社打工,好的时候2个小时就能有75元收入。”尤士香说,合作社每年还给她分红,加上她和老伴在村公益岗位的工作,去年收入超过了3万元。
独特的赫哲族风貌,近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赫哲族鱼皮技艺传承人岑立杰在村子里开了一间鱼皮画店,还制作鱼皮工艺品,旺季时,最高一天可以卖出500多件。
“小时候做鱼皮衣,是因为没有布料做衣服,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靠这个致富。”岑立杰说。
如今,岑立杰成了县级鱼皮技艺传承人,举办过多次培训班,培训乡里的贫困户。“自己生活好了,也要帮助更多人,同时把我们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岑立杰说。
相关新闻:
“苏醒”的苏苏村——“北大仓”里话小康之一
“海稻船长”和他的“稻海田园梦”——“北大仓”里话小康之二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题:抓防疫·保安全·护公平——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2020年高考作了这些准备 新华社记者胡浩 2020年全国高考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