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6月7日电(记者赵鸿宇)近年来,河北多地利用光伏电站之间的空地种植蔬菜、养殖家禽等,实施“农光互补”立体农业生产模式,让单位面积的土地实现最大产出。
在河北省魏县西野马村,记者看到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下,种植了不少红薯、饲养了一些大鹅。国网魏县供电公司总经理李毅说,他们在此建立了一座占地面积近100亩的光伏扶贫电站,每年产生230余万元收入,可惠及5个贫困村及3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外,魏县还建设了24座村级光伏电站,在为1440名贫困群众提供每年每人3000元收入的基础上,吸引了近100人务工。
西野马村村民解海臣说,光伏扶贫电站2017年建成后他就在这里工作,平时主要给农作物打药除草,给饲养的家禽喂食,每个月有近1500元的收入。基于此,解海臣在2018年实现了稳定脱贫。
国网河北经研院电网规划配网负责人贺春光说,上面发电,下面兼顾农业生产,一地两用,阳光共享的“农光互补”方式比较适合在平原地区推广,最好是种植喜阴、耐寒的经济作物,这样的“阳光存折”可以扩大光伏电站的扶贫效果。
7日一早,国网曲周县供电公司的10余名共产党员服务队成员正在曲周县宋庄光伏电站清理光伏板表面污垢。国网曲周县供电公司总经理逄新民告诉记者,电站从设计之初就将土地综合利用与光伏架设、备用电源接入等进行规划,让人们在选择合适品种种植的同时不影响光伏发电。
看着长势喜人的棉花苗,在宋庄光伏电站除草的张勤龙说,他和几个老乡义务为电站帮忙,同时无偿使用这600余亩土地,他们种植的花生、西瓜等作物,年收入30余万元。
在占地面积800亩、年发电量2600万千瓦时的秦皇岛市抚宁顺能新能源光伏电站内,当地有关部门建设了高标准农业大棚153亩、普通暖棚50亩、春秋棚及露天种植区587亩,除种植收益外,还利用秦皇岛独特的旅游资源,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了更多选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记者 柳洁、通讯员 邹平)近年来,湖北因地制宜开展光伏扶贫,全省共陆续建成4184个村级集中光伏扶贫电站、111个户用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为省内贫困县创造了51697个公益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