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从“工程师摇篮”到尖端科技“产房”——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百年华诞(2)

从“工程师摇篮”到尖端科技“产房”——哈尔滨工业大学迎来百年华诞(2)
2020-06-06 21:10:01 新华网

“以往对教师的评价‘重科研、轻教学’,论文发表、科研项目是主要指标。”哈工大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吴立刚说,近年来,哈工大创新推出多元评价体系,激发了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了“出成果”与“出人才”良性互动。

哈工大校长周玉表示,只有打破论资排辈、僵化刻板的评价标准,才能发挥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板效应”。

“重大项目突出贡献人才选聘计划”立足国家战略需要,是哈工大的一大特色。每年全校评定教授约30名、副教授100多名,其中通过重大项目获评的教授有十几名。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团队的几位青年教师正是这个计划的受益者。

刘永坦说:“这些科研项目意义重大、任务繁重,项目周期长,短期内显性研究成果少。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提供了可靠保障,免除了后顾之忧,让更多人踏踏实实投身工程任务。”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贯穿于哈工大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得益于“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结合兴趣和特长,与导师团队面对面,实现科教深度融合、本硕博协同创新。

聚焦前沿 瞄准未来

建校百年,从老一代扎根边疆、艰苦创业的“八百壮士”,到为中国航天事业写下浓墨重彩的“航天人”,30余万学子从哈工大出发,与国家民族腾飞同向同行。

1987年,我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在哈工大诞生,多学科融合发展、共同服务航天事业的“大航天”格局逐渐形成。今年招生季,哈工大启动“小卫星班”招生计划,以“大师+团队”的培养模式,带领更多怀揣航天梦的孩子向着浩瀚星海进发。

航天学院“90后”博士研究生韦明川说:“一代代哈工大人的信念与执着,激励自己把爱国化为具体行动,将个人理想奋斗融入祖国建设。”

如今,哈工大已有百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航天国防各个领域,成为包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的高校。

熊四皓说,学校将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航天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孕育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打造一批善于协同攻关、奉献担当的创新团队,为国家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