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我国首部民法典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正式通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66年磨一剑,从1954年首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至今,我国终于迎来民法典。
这不是一部普通的法律。开世界先河注入“绿色基因”,将生态文明熔铸其中,无论是“绿色原则”的创制,还是“绿色条款”的体系化设计,民法典都为世界贡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其中鲜明的生态环保色彩更折射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浸润着新时代的价值理念。
“绿色原则”的确立,意味着什么?
民法典共有1200多个条文,在开篇就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原则”。
通常来说,一部法律的第一章“基本规定”,都会对立法宗旨、立法原则等重要内容加以明确,各分编中的规定都应当符合基本原则所确立的价值取向。
民法典确立绿色原则,意味着为民事活动规定了普遍限制。
“绿色原则对民事主体通过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引导、鼓励的作用。民事主体应遵循该条款规定,在各类民事活动中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青是重新启动民法典编纂的立法推动者和参与者,她告诉记者。
说起民法典,有人认为,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会跟别人对簿公堂,民法典里怎么要求跟自己无关。
实际上,并不是打官司才与法有关。民法典是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法典,是对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小到衣食住行,大到企业决策,涵盖了物权、合同、人格、婚姻家庭、继承以及侵权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规则秩序。
2019年,人民法院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标准,不断优化改革举措精准度,2019年底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的全球排名跃升至全球第31位,中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再次受到瞩目
原标题:感染新冠肺炎的波兰环境部长已治愈当地时间4月7日,波兰环境部长米哈乌·沃希(MichałWoś)在社交媒体宣布,在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之后,自己已经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