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5月25日电 题:“合成机械化粮农”成南方水田新“王者”——来自湖南产粮大县的田间见闻
新华社记者苏晓洲、柳王敏
“气象预报要变天,飞完这丘田就收工!”湖南省湘乡市育塅乡南水村种粮大户李立平站在田埂上,用手机向远处的植保无人机“飞手”发指令。施肥、除草、治虫……从4月下旬完成全部早稻插秧以来,李立平的“无人机队”就频繁起降,很少闲着。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产粮大县湖南省湘乡市的农村,发现早稻田间少了面向黄土背朝天、顶着日晒雨淋辛苦劳作的农民和大水牛,多了五花八门的“天牛”“铁牛”和驾驭它们的“飞手”“机手”。
“无人机就像能飞起来的耕牛,一天能作业近200亩稻田,比人工效率高十几倍,能干、划算、环保!”李立平说,自打有了无人机,他基本不用背着沉重的肥料箱或喷雾器,蹚水田喷药、施肥了。
今年,受国家和地方“稳粮、惠农”政策激励,湖南农村兴起了改“一季稻”为“双季稻”热潮,如湘乡市完成早稻种植面积40.67万亩,比去年大幅增加。种粮大户扩大种植面积、增加生产投入,成为普遍现象。
“我今年种了850亩早稻,比去年增加了300多亩,还添置了几台新农机。”李立平说。
在李立平经营的农业合作社院子里,一个钢构、圆弧顶仓库内,有3架植保无人机、6台插秧机、5台旋耕机、2台收割机、4台农用运输车,后院还有4台烘干机……李立平向记者逐个介绍着自己的“宝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014年回乡种田,从一台烘干机起家,这些年我在‘机补’政策帮助下不断添置装备,如今从插秧到谷粒进仓全靠这些‘赚钱机器’!”李立平说,农忙时节,他会雇请“机手”“飞手”帮忙,种完自己的地,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有偿服务,去年收入有三四十万元。
新华社济南3月25日电 题:他们为何有信心稳产量稳收入?——山东种粮大户走访记 新华社记者邵琨 “我去年又流转了3000亩地,一共5000亩。今年的小麦收入肯定少不了
河南滑县,一望无际的麦田,春意正浓。年近古稀的“郭小麦”又下地了,带着小铲子、钢卷尺等几件从不离身的家伙什儿。观察根系、测量株高,细心对比麦情、墒情与往年的不同。他的身边还围着不少当地的种粮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