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起初是用于煮饭的石器。夏商周时期,铜鼎从实用物件上升为反映统治阶级观念的器物,如‘天子九鼎’。春秋以后鼎仍作为礼器,各地也形成了多元包容的鼎文化。”陈刚说。
身姿矫健、曲颈昂首、两肋生翼,展厅中的错银铜双翼神兽利爪怒张,一如游牧民族的彪悍勇猛。该文物于1977年出土于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墓,为镇器或陈设品。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学锋介绍,当时的中山国是由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手工业发达。其与周边国家交流时吸收借鉴了多国文化,并将这些外来元素带入中原。“到南朝时,这类双翼神兽已经‘飞’到江苏南京,并流传至隋唐,常用于大型建筑物前的装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可见一斑。”
秦兵马俑与汉铜编钟:不同的“统一范”
高昂的头颅、炯炯的眼神、健壮的身体,尽管历经千年,展柜中两件珍贵的铠甲武士俑和跪射武士俑依然栩栩如生,展示出秦军雄壮威严的气势。
“宏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秦始皇兵马俑将秦王朝的强盛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陈刚说。
秦虽一统六国,但多元文化并没有被扼杀,中国大地上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制作工艺依然在传承与融合。“从陶俑面部特征看,既有关中大汉,也有羌人、戎狄人等其他族群,这是统一国家中多民族共存的实证。”陈刚说。
与秦兵马俑威严的气势相比,展柜中精致的西汉铜编钟体现出汉代“礼乐之邦”的风貌。
张学锋介绍,编钟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礼制乐器,兴起于西周,繁盛于东周。2009年,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出土了一套完整的西汉编钟,包括14枚铜钮钟、5枚铜甬钟和由漆绘横梁立柱、踞匍骆驼形青铜底座、鎏银涂金铜托架等部件构成的装饰华丽的梁架。
图为托伦姜饼博物馆的工作坊中,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姜饼制作演示。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位于波兰北部的托伦市被誉为欧洲“姜饼之城”。沿用传统工艺和配方,托伦姜饼的独特风味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