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5月11日电 题:爱国卫生运动增添村镇发展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
村镇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战场。记者近期在江苏徐州马庄村、浙江湖州余村村、山东青岛张家楼镇、广东惠州观背村、陕西西安上王村等地走访发现,爱国卫生运动的深入开展正为这些村镇发展带来新活力。
以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这些村镇着力治理村居环境、深化移风易俗、建设美丽乡村,逐步实现了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提升,乡村振兴呈现新进展,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果。
村容整洁环境美,爱国卫生运动显成效
立夏前后,记者走进这些全国文明村镇看到,这里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吸引了不少游人。村民正在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国卫生运动显现出积极效果。
毗邻国家4A级景区潘安湖的马庄村,粉墙黛瓦间乱糟糟的供电管线不见了,雨污分流工程已经完工,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没有污染,新建的公厕方便了来往的游客……“良好的环境,是我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新成果。”马庄村党委第一书记毛飞说。
秦岭北麓的陕西西安上王村,巷道两旁绿树成荫,村居前后花繁叶茂,正是游客如织的时节。查市民一码通、定时酒精消毒、入口测量体温、使用公筷公勺,一系列严格防控让游客们可以放心游玩。
在秦岭违建整治中,上王村复绿2万多平方米。农家乐经营者桑娅军说:“很多游客专程来复绿后的村里玩。环境越好,生意越好,村民越注意保护环境卫生。”
广东惠州观背村曾是环境脏、秩序乱、社会治安差的“问题村”。近年来,随着村庄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移风易俗等的推进,这里的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吸引了60家文艺团体集聚,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村庄。
在浙江湖州余村村,村民胡加兴已养成习惯:头天晚上把垃圾分好类,等第二天早上6点半清运车来,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不同属性进行分类投放。
爱国卫生运动成村镇发展重要抓手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村镇以爱国卫生运动为抓手,推进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逐步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创造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为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余村村从2003年开始结合每年爱国卫生月活动广泛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爱国卫生工作的浓厚氛围,建立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一方面,加大投入优化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以群众反映的问题为导向,不断查漏补缺,改进薄弱环节。现在,每一名村干部都是村里的“保洁员”,也是健康教育“宣传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健身运动、健康知识普及等工作得以有效展开。
山东青岛张家楼镇近年来着力建设“全覆盖、无缝隙”的环卫管理体系,努力实现“让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近期,当地正掀起一股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热潮。镇政府以社区广场、集贸市场等人员比较密集的区域为重点,组织各社区、村庄垃圾分类检查员、专员、指导员进行定点宣传。垃圾分类指导员还上门为居民发放宣传材料,逐一解答群众提出的疑点、难点问题。
观背村的变身直接源于村庄环境治理。近几年,以爱国卫生运动做动员,村里全员参与清扫、植树、修复标志性建筑、建设污水管网、硬化巷道、把农舍改成创意空间、把猪圈改成文化长廊,为发展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打下基础。
卫生环境改善促进了乡村文明提升。2001年,马庄村将村容村貌规划建设问题作为全村的头等大事,实施旱改水厕工程。之后,为解决秸秆焚烧问题,马庄村建设了沼气站;为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建设了现代化养殖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加上休闲农业的发展,现在的马庄村,已经成为周边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的热门“打卡地”。
形成长效机制,把爱国卫生运动变成日常行动
在这些村镇,爱国卫生运动已融入居民的生活,各地正抓紧建立机制,把爱国卫生运动抓出实效、长效。
“乡村村容村貌、卫生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年年讲、月月讲、时时做。”毛飞说,为巩固和发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果,马庄村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尤其是村规民约,把爱国卫生运动变成日常行动。
在观背村,移风易俗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村党支部书记郑国雄说,村容村貌提升后,当地致力于打造文化主线,通过风俗壁画、文艺汇演、培训宣讲,利用宣传大喇叭开展“小小广播员”活动,潜移默化提升村风民风,实现景美、心美、生活美。
“我们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充分发动群众,把爱国卫生运动融入群众生活。”上王村党支部书记周浩男说,当地从农村饮水、厕所革命、垃圾分类、饮食文明、美丽庭院、花园乡村、文化广场、移风易俗等着手,探索了一套“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爱国卫生运动持续见效。
“村居环境是余村村绿色发展的基础。”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说,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余村村已经形成了一套环境卫生整治经验,努力成为“两山”理念的样板村。(记者杨绍功、俞菀、李浩、丁乐、张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