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的功夫保护秦岭生态”是大整治行动后西安生态保护自觉的形象比喻。为了把旅游业对秦岭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建立农家乐APP信息管理平台和农家乐管理协会的同时,长安区还投资2亿元建设了8个峪口保护站,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和热成像系统,对进入秦岭的人、车实施智能管控。一年多来,秦岭生态保护研究会、基金会、秦岭保护派出所、法庭、检察室等生态治理新机制建设也相继启动。“保护秦岭,人人有责”,作为陕西省大学生最为集中的大学城所在地,由1万名大学生组成的秦岭保护志愿者队伍常态化走进山峪,开展捡拾垃圾、环保宣传和植绿增绿活动。
2019年,西安累计整合投入市级财政资金5亿多元,用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202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奖补区县、开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强化生态修复保护
加快生态修复是陕西补齐“短板”、守护大秦岭生态屏障的首要举措。一年多来,陕西林业部门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19.52万亩、封山育林655.09万亩、飞播造林1053.22万亩,完成森林抚育645.75万亩,使森林覆盖率达到69.65%。此外,陕西还在秦岭区域先后建立各类保护区33处,总面积达850万亩,形成初具规模、集中连片的秦岭自然保护区群。
经过一系列生态治理“组合拳”,秦岭北麓沿山地带山水相映、城林一体,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在专用自行车绿道上骑车感觉真好,安全又惬意。”4月24日上午,西安市民王鹏程和同事一起,到环山公路绿道上骑车锻炼。在秦岭北麓西安市鄠邑区7公里绿道上,他一边悠闲地享受着骑行的乐趣,一边欣赏着秦岭的美景。“以前这里有10来栋别墅依山而建,后来全都被拆除了。”王鹏程告诉记者,当年的违建别墅对秦岭环境来说真是一种破坏,“现在好了,经过整治,原址上已经长出了草,种上了树,恢复了郁郁葱葱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