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重视加强人工智能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前,已设立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等近100个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
三是稳步推进人工智能的伦理治理。2019年成立国家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并在大阪G20峰会前向全球发布了中国版《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围绕责任归属、数据隐私、安全监管等法律法规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在上海探索建立了人工治理国际交流平台。
四是推动地方开展人工智能的试验示范。依托地方开展技术示范、政策试点和社会试验,现已支持建设北京、上海等10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在浙江德清县开展全国第一个县级人工智能试验。
五是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工智能的技术、企业、平台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独特作用,包括病区管理、流行性病学调查、药物研发、辅助医疗诊断、社区防控、医疗健康、物流配送等,催生了新的应用场景,壮大了无接触经济新业态。
倾力支持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
基础研究历来是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2019年,代表委员围绕基础研究提出47件建议和提案,包括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投入、长期稳定支持的环境、基础平台建设等。
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李萌透露,从6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部署。第一,制定《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对基础研究进行系统安排,从优化原始创新环境、强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原创导向、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具体部署。
第二,持续加强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的研发部署。包括对干细胞、纳米、蛋白质、合成生物学、病原学、全球变化及应对、量子信息、量子计算、脑科学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王龙龙 通讯员 凌酉 叶晓宪)“咽拭子结果是阴性,今天的结果应该也没什么意外吧?”2月13日一大早,张梓轩就洗漱完毕,配合护士采集第二次咽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