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5月9日电 题:预约制将来会成为常态吗?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胡林果、邓瑞璇、杨淑馨
想理发,提前在理发店预约登记;想旅游,提前在网上预约门票;想看病,提前预约挂号……
疫情期间,凡出门必“预约”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乃至“后疫情”时代,预约制还能继续实行吗?
疫情之下各行各业开启预约模式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逐步回暖,众多景区不再“来者不拒”,而是推行预约制,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
广州市民黄庆“五一”期间提前预约了广州白云山风景区索道票。黄庆说,索道预约每小时为一个时间段,上限800人次。“在现场,有工作人员引导家庭、朋友单独一个车厢、不要混坐,既不需要排长队,也很有安全感。”
携程网发布的《“五一”假期景区预约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通过携程预约景区门票的人数相比清明假期增长268%,已有超过4000家景区可在携程平台上预约门票。
不光旅游要预约,当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服务都实行预约制。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自3月19日有序恢复开馆以来,读者借书需要提前预约进馆,图书馆每天可接待读者600人次。记者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预约时不仅要选择预约进馆的日期、时段等,同时要填写读者个人信息,并附上个人健康码或行程截图。该馆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4月以来图书馆日均预约率约为六成,日均签到率约为七成。
记者在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等场所采访了解到,上述场所也都采取了登记预约进馆制度。
北京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5月1日发布的《关于美发美容行业疫期经营防疫规定执行的公告》提出,“坚持预约服务,店内等待区不能超过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