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管理人员在检修中国散裂中子源快循环同步加速器(2019年7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新在何处?——三大领域引领“大创新时代”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介绍,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比如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这三大领域不仅在于新兴产业的“新”,更指挖掘新增长点。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是扩大有效投资、赋能新经济发展、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新基建之“新”,首先新在发展理念,它是扩大投资的倍增器。作为数据、计算、网络的基石,数据中心被认为是基建中的基建。“据测算,它对产业支撑的溢出带动效益明显,单位机架间接产出是直接产出的近20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建明说,在已建12万机架数据中心基础上,明年一季度前,上海市将新增6万机架供给,直接投资约120亿元,将带动投资超过380亿元。
新基建之新,也新在模式与空间,是赋能新经济的推进器。“政策+市场”双轮驱动,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大的回转空间和韧劲。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说,未来5年5G商用会带动移动数据、信息服务消费、终端消费等达到8万亿元的规模,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同时,它也是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器。位于杭州云栖小镇的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内,一块巨大的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一串串数据。这块大屏被称为“数字驾驶舱”,大屏上的数据搭建出一座城市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日均协同数据量达1.2亿条。
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认为,城市发展到今天,将会进入“算力时代”,计算能力将带给城市发展全新质变。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的中国散裂中子源(2019年7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如何入手?——市场为主,以最优环境赋能新经济
由新基建撬动的新规划、新探索、新势能正“多地开花”,构成一幅全新的经济生态蓝图:江苏制定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扩大信息消费和支持发展5G网络的政策意见;福建公布了2020年度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其中数字新基建项目52个,总投资729亿元;上海发布新基建行动方案,首批重大项目3年投资2700亿元;总投资8864亿元的537个浙江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高新技术与产业工程项目占比六成。
新基建的价值不仅在“建”,更在“用”。用好新基建之策,让它为产业发展、城市转型等提供助力,还需要有新路径。
4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新基建要创新投资建设模式,坚持以市场投入为主,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强化服务。
“政府更多是引导和支持,为投资建设提供更多便利。”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说,譬如说要建设强大支撑能力网络,力争早日建成广覆盖的5G网络,在产业集聚区、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建成应用;加快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工业互联网,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链接和产业赋能能力;大力发展新型智能化计算设施,推动大型数据中心有序建设和使用、小微型数据中心升级改造。
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看来,政府是要解决建不了、建不好、建不快、建不强这4方面问题,会不断地“刷新”政策推动社会资本投入,让社会资本放心、大胆地投入到新基建领域当中。
中国发力新基建,也在为全球产业储备更多后劲。瑞银集团报告认为,中国是全球布局、全球制造中最重要的一环,提出“新基建”概念恰逢其时,未来科技产业等高附加价值领域,更多会是“中国+1”,“中国之外再设立一部分工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说,疫情以后的世界,大家当前都是揣测,但有一点在跨国公司调研中较为明显:疫情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更重视数字基建,即云计算、物联网等。中国恰巧正在5G、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上加速,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优势或许会得到加强而非削弱。
这是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家公司展台展出的“工业巡检机器人”(2019年8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作用。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顺畅流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基础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