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7日电 题:“90后”非遗传承人杨昌芹:让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灵魂”
新华社记者李惊亚
杀青、破篾、染色、拉丝、编织……在贵州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一根普通的竹子,经过20多道工序之后,会变成花瓶、茶壶等一个个精美的竹编艺术品。
公司负责人名叫杨昌芹,今年30岁,她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也是全国人大代表。今年的全国两会,杨昌芹精心准备的一个提案是“传统产业和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现在,但凡来到我们赤水旅游,都要买几个赤水竹编带回去,这已成为赤水的文化符号之一。传统文化是未来乡村振兴的‘灵魂’,它让各地产业有了精气神,不会千篇一律。”杨昌芹说。
“现在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是怎样让我们的传统技艺和现代的生活审美结合在一起?把客户、市场的设想变成现实,又让非遗不‘变味’。”杨昌芹说,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的队伍中来。
这些年,杨昌芹每年都要自费到上海等高校学习美术设计等课程,不断“充电”,但是家乡很多从事竹编的人没有这样的机会,这让她很着急。2019年全国两会闭幕后,杨昌芹回到赤水,在大同镇上成立了一个集生产、销售、加工、培训等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把培训班“搬到”乡村,在这里面对面教给本地农民竹编的技艺。
她坦言,现在乡村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造成乡村产业发展“空心化”问题。“创业很艰难,肯定会吃很多苦,但从长远来说,未来农村发展需要年青一代的参与。”杨昌芹说,“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激励和影响更多年轻人扎根乡村的发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从草莓到葡萄,从大米到花木草,从茶叶到乡村旅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近年来,江苏省句容市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摸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