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守护绿洲 助力扶贫——一群“90后”大学生这样写下青春

守护绿洲 助力扶贫——一群“90后”大学生这样写下青春
2020-05-05 09:02:02 光明日报

“你们还记得曾叔吧?他家‘镇店之宝’,那根1米多长的巨型肉苁蓉被预订出去了。”在上海交通大学“绿格公益”实践团同学的联系群里,这则消息让大家很振奋——看来“云公益”精准扶贫起效果了。

同学们说的“曾叔”,是甘肃省民勤县的一位肉苁蓉种植大户,多年前,他还只是以收购药材为生。如今,他家种植的梭梭林已有四五千亩,其中嫁接了肉苁蓉、锁阳的近两千亩。今年春天,曾叔学会在网络平台上直播挖肉苁蓉,这让千里外的客户大饱眼福,像“镇店之宝”这样一单就能卖几千到一万的价格。而推动这一切的改变发生的,则是来自上海的一群“90后”。

在上海交通大学,有这样一群志愿者,从2015年开始,他们每年夏天跨越两千公里,来到民勤这个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小县城,开展防风治沙工作。曾经,这里的沙漠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噬着小城。当地人有个土办法,用麦草制作成方格来固定沙土,队员们于是给队伍起了名字叫“绿格”。固沙后,在方格里种上梭梭树,腐烂的麦草可为植被提供养分,绿色就这样向沙漠纵深蔓延。

初到民勤的志愿者发现打草方格并不是易事。似火的骄阳、时常的沙暴,缺水少食、打地铺、住简易帐篷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但也恰是这种艰苦环境的磨砺激励了“绿格人”。4年来,他们共组织来自40余所高校的5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累计固定黄沙2000余亩,种植治沙作物3000余株。“最初的队伍是生拉硬凑的10个人,现在队伍已经拓展到上海的多所高校,甚至有四川大学生加入队伍。”“绿格公益”创始人、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刘智卓说。

“我们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如果能让治沙创造出经济价值,当地人可能就会主动去种树了。”刘智卓介绍,志愿者结合治沙经验和专业所学,提出了一种治沙循环新模式:通过在本身经济附加值低的梭梭树上嫁接肉苁蓉等高经济价值作物,为当地村民创收,又进一步刺激了村民种植更多的梭梭树。这样,在实现环境治理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精准扶贫。为了优化这一模式,他们邀请了来自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亲临民勤指导肉苁蓉种植技术,上海交大环境学院也与民勤县人民政府完成精准扶贫的对接工作。经过努力,治沙与扶贫的新模式初显成效,当地已形成了肉苁蓉7000多亩、锁阳10000多亩的种植规模。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